春水悠悠绕废台,竹舆幽辄转城隈。
路人不解知逐客,谓是寻春湖上来。
张嵲(一○九六~一一四八),字巨山,襄阳(今湖北襄樊)人。徽宗宣和三年(一一二一)上舍中第,调唐州方城尉,改房州司法参军,辟利州路安抚司干办公事。高宗绍兴五年(一一三五)召试,除秘书省正字。七年,迁校书郎、着作郎(《南宋馆阁录》卷七)。八年,出爲福建路转运判官(同上书)。十年,兼实录院检讨、守起居舍人、兼侍讲、试中书舍人(《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卷一三五、一三七)。升实录院同修撰,十一年,罢。起知衢州。十八年,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献《绍兴中兴復古诗》以希进用,寻卒(同上书卷一三九、一五八),年五十三。有《紫微集》(《宋史·艺文志》,《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作《张巨山集》)三十卷,久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三十六卷。《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张嵲诗,以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紫微集》爲底本,参校《湖北先正遗书》影印清文津阁《四库全书》本(简称文津本)以及残本《永乐大典》引诗。新辑集外诗句,编附卷末。
《辛酉二月十六日出暗门循城如北关登舟二首》是宋代张嵲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春水悠悠绕废台,
竹舆幽辄转城隈。
路人不解知逐客,
谓是寻春湖上来。
诗词中描述了作者在辛酉二月十六日出行的情景。诗词的意境主要围绕着春水、废台、竹舆和城隈展开。
诗中的“春水悠悠绕废台”描绘了春天的水流缓缓绕过一座废弃的台地,给人一种宁静、悠远的感觉。这里的春水可以理解为时间的流转,它在春天的时候悠悠地流动,表达了生命的延续和循环。
诗中的“竹舆幽辄转城隈”描述了一辆竹制的车辆在城市的街巷中穿行。竹舆的轻盈和幽静的特质与繁忙的城市形成鲜明的对比,给人一种宁静、优雅的感觉。这里的竹舆可以象征着诗人自己的心境和追求,他希望能够在喧嚣的城市中保持内心的宁静和清净。
诗词的最后两句“路人不解知逐客,谓是寻春湖上来”表达了诗人出行的目的和他与路人之间的不解。诗人逐客而行,寻找着他内心中的春天,而路人们却不理解他的追求,误以为他是为了寻找春天中的湖泊而来。
整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作者的旅行场景和内心情感。通过描绘春水、废台、竹舆和城隈,诗人表达了对宁静、优雅、追求内心春天的向往。他的追求与路人们的理解产生了差距,这种差距使诗词中的情感更显深沉,也更能引发读者的共鸣。
这首诗词以其简洁的表达和丰富的意境,在宋代诗词中具有一定的地位和影响力。它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文环境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对宁静和追求的渴望,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情感表达能力。
毗耶长者入街初。
证心何有梦,示说梦归频。文字赍秦本,诗骚学楚人。兰开衣上色,柳向手中春。别后须相见,浮云是我身。
送客飞鸟外,城头楼最高。樽前遇风雨,窗里动波涛。谒帝向金殿,随身唯宝刀。相思灞陵月,只有梦偏劳。
缪致栖鸾叹,频烦荐鹗书。未能抛斗米,岂不爱吾庐。与世多乖迕,论才信阔疏。故人应笑我,早晚遂归欤。
穷冬霜霰集,行路古今难。举眼看浮世,何人耐岁寒。弃瓢将止酒,脱冕拟休官。一室能容膝,吾生亦易安。
积雪欲照夜,老鸡方唱晨。诸公逝已久,幽梦忽相亲。话旧殷懃意,追欢见在身。悠然又惊觉,抚枕一悲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