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裹余香梦裹云,又随风雨去纷纷。
人间春色都多少,莫扫残英枉断魂。
王铚,字性之,自号汝阴老民,汝阴(今安徽阜阳)人。尝从欧阳修学。高宗建炎四年(一一三○),权枢密院编修官(《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卷三五),纂集太宗以来兵制。绍兴四年(一一三四)书成,赐名《枢庭备检》。罢,主管台州崇道观,续上《七朝国史》等。九年,爲湖南安抚司参议官。着有《默记》一卷、《杂纂续》一卷、《侍儿小名录》一卷、《国老谈苑》二卷、《王公四六话》二卷、《雪溪集》八卷(今存五卷)等。《宋史翼》卷二七有传。 王铚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雪溪集》爲底本。校以原李盛铎藏清抄本(传录吴石仓校本,简称李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初渭园藏清抄本(张桐生校本,简称初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两宋名贤小集·雪溪诗集》(简称小集本)。又据李盛铎本《雪溪诗补遗》及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六卷。
诗词:《杏花》
朝代:宋代
作者:王铚
中文译文:
醉裹余香梦裹云,
又随风雨去纷纷。
人间春色都多少,
莫扫残英枉断魂。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幅杏花凋谢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短暂存在的感叹和无奈之情。
首句“醉裹余香梦裹云”,通过运用“醉”、“余香”和“梦”等词语,诗人将杏花的美丽与纯真的梦境相联系,传达出一种温暖和悠然的感觉。然而,第二句“又随风雨去纷纷”则展现了现实的无情和变幻,暗示了杏花绽放后的凋零和消逝。这种转折的描写,使得诗人对人生中美好时光的短暂和易逝有了深刻的感受。
接下来的两句“人间春色都多少,莫扫残英枉断魂”,通过对春天的描绘,凸显了一切美好事物的丰富和变幻。诗人告诫人们不要轻易将美好的事物抹去或忽略,因为这会使人们的心灵受到伤害和痛苦。这句诗意深远,既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视和呵护,也暗示了人生中的情感和思绪的脆弱性。
《杏花》这首诗词以简洁而凝练的语言,通过描绘杏花凋谢的景象,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短暂存在的感叹和对生命的无常的思考。它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人生的变幻无常和珍惜美好的重要性,给人以深思和启示。
自酌椒浆酹紫渊,步虚声彻羽衣翩。坛心月冷刑鹅俎,雨脚风摇浴狶天。百里饱看红{左禾右罢}稏,一杯轻愧黑蜿蜒。韦编漫记经纶事,老对云雷却惘然。
布帆何处定逢春,身是归人又送君。明日隔城回首望,冷花寒叶满秋云。
举楫同千里,系舟时一言。共嗟蓬作屋,愿就席为门。行役身先困,征商思益昏。仅同登垄断,何止服车辕。
物理窥开后,人情照破间。敢言天下事,到手又何难。
肃事祠春溟,宵斋洗蒙虑。鸡鸣见日出,鹭下惊涛鹜。地阔八荒近,天回百川澍。筵端接空曲,目外唯雰雾。暖气物象来,周游晦明互。致牲匪玄享,禋涤期灵煦。的的波际禽,沄沄岛间树。安期今何在,方丈蔑寻路。仙事与世隔,冥搜徒已屡。四明背群山,遗老莫辨处。抚中良自慨,弱龄
太室横山蔽千里,相思空复上高台。瓮头白酒行当熟,离下黄花稍复开。陶令不无同醉兴,孟君况有解嘲才。欲愚西北高风势,飞度轘辕劝一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