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目不拘开合眼,意光何必待天明。
众人未起我周布,行益资他腹自膨。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年二十七落髮,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于袁州开元寺受戒。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干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爲三卷。
《行住坐卧三十二颂》是宋代释印肃所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表达了一种修行者超越常人的境界和智慧的心态。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行住坐卧三十二颂,
行动、停留、坐卧共有三十二种境界,
朝朝暮暮皆非同。
每天每夜都是不同的状态。
普目不拘开合眼,
普遍的目光无需开合眼睛,
意光何必待天明。
心灵的光明何必等到天明。
众人未起我周布,
众人还未觉醒时,我已经周旋布署,
行益资他腹自膨。
行动的增益使他人的胃口自然膨胀。
诗词通过描述修行者的境界,表达了一种超越尘世的智慧和境界。行住坐卧是人们生活中最基本的四种状态,释印肃以三十二颂的形式,展示了行动、停留、坐卧所具备的无限可能性。他强调普遍目光的开放和心灵光明的实现,并指出智者无需等待天亮,即使在黑暗中也能发现光明。诗中的"众人未起我周布"表明修行者在众人尚未觉醒之时,已经做好周全的准备和安排,而他的行动则能够激发他人的活力和渴望。以此,诗词呈现了修行者的卓越境界和对人生的深刻理解。
这首诗词的赏析可以从修行者的境界和智慧角度进行解读。释印肃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修行者在日常生活中的种种状态,并通过表达对普遍目光和心灵光明的追求,彰显了修行者超越凡俗的智慧和境界。诗中的"普目不拘开合眼"表明修行者拥有超越视觉形式的智慧,能够以广阔的视野看待世界。"意光何必待天明"则传递了修行者内心光明的启示,不用等待外界条件的改变,而是通过自身的修行和觉悟,开启内心的智慧之光。最后两句"众人未起我周布,行益资他腹自膨"则揭示了修行者通过自身的行动和智慧,能够影响他人,激发他们的潜能和热情。
总之,这首诗词通过简练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修行者超越常人的境界和智慧的心态。它提醒人们不要局限于表面的状态和外界的限制,而是要以广阔的视野和内心的智慧去感悟人生,影响他人,并追求真正的光明与自由。
奇绝巍台峙浊流,古来人号小瀛洲。路通霄汉云迷晚,洞隐鱼龙月浸秋。举首摘星河有浪,自天图画笔无钩。将军悟却希夷诀,赢得清名万古流。
二妃怨处云沉沉,二妃哭处湘水深。商人酒滴庙前草,萧索风生斑竹林。
节物喜更新,清秋最可人。徐行曳藤杖,小立岸纱巾。烟雨迷衰草,汀洲老百苹。鹤巢时托宿,猿果每分珍。羽客期烧药,毛人约卜邻,兰亭故不远,千载见清真。
独向东风舞楚腰,为谁颦恨为谁娇? 灞陵桥畔销魂处,临水傍堤万万条。
裉粉轻盈琼靥,护香重叠冰绡。数枝谁带玉痕描。夜夜东风不扫。溪上横斜影淡,梦中落莫魂销。峭寒未肯放春娇。素被独眠清晓。
潇洒名州吏事门,公余应已尽跻攀。钟鱼寺寺藏深树,楼阁家家见好山。几许烟云藜杖外,无边风月锦囊间。俸钱节缩余多少,只买奇书数种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