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横鳌背碧巑屼,亭对浮筠缥缈间。
萧散认为三径侣,只应长共白云閒。
杨时(一○五三~一一三五),字中立,学者称龟山先生,南剑州将乐(今属福建)人。神宗熙宁九年(一○七六)进士,调官不赴,先后从程颢、程颐学,世传有“程门立雪”之佳话。年四十后始出,歷知浏阳、余杭、萧山县,张舜民荐爲荆州教授。徽宗宣和中,召爲秘书郎,未几除迩英殿说书。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除右谏议大夫兼侍讲,又兼国子祭酒,力排和议。乞致仕,提举崇福宫。高宗即位,除工部侍郎兼侍读,以龙图阁直学士提举洞霄宫,致仕。着书讲学,东南学者推爲程氏正宗。绍兴五年卒,年八十三。謚文靖。有《龟山集》。事见清毛念特《宋儒龟山杨先生年谱》,《宋史》卷四二八有传。杨时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龟山集》爲底本。校以清顺治八年杨令闻雪香斋刊本(简称顺治本),光绪九年延平府署刊本(简称光绪本)等。光绪本多出底本诗八首,今又从《严陵集》等书中辑得集外诗,合併附于卷末。
《虚心亭》是宋代诗人杨时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山横鳌背碧巑屼,
亭对浮筠缥缈间。
萧散认为三径侣,
只应长共白云閒。
诗意:
这首诗以虚心亭为背景,描绘了山脉连绵、巍峨耸立的景象。亭子与飘浮的竹叶相互对峙,仿佛置身于云雾之间。诗人认为,自然界中的山脉和亭子都是无私无欲的存在,它们与白云一同共处,形成了一种宁静、自由和悠闲的氛围。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勾勒出山脉和亭子的景象,通过描绘自然景观,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和宁静生活的向往。诗中的虚心亭象征着诗人内心的空灵与纯净,山脉和云雾则象征着自然的力量和永恒的存在。整首诗意境高远,给人以开阔的视野和心灵的宁静。它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引发人们对自然界的思考和对内心深处的触动。这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对自然的热爱,给读者带来了一种悠然自得的意境,引人深思。
阿连闻说有归期,准拟俱来赋此诗。已是欲行还小住,纵令频合故伤离。
皇祖严配,配享皇天。皇皇降嘏,天子万年。
精心奉北宗,微宦在南宫。举世劳为适,开门事不穷。年来复几日,蝉去又鸣鸿。衰疾谁人问,闲情与酒通。四邻寒稍静,九陌夜方空。知老何山是,思归愚谷中。
景泰五年甲戌岁,正当南亩耕耘际。忽然骤水涨江湖,汹涌浩漫良可畏。更堪滂沛雨兼旬,大岸小塍俱决溃。田家男妇奔救忙,力竭气穷无术备。沉灶产蛙虽古闻,今实见之非漫记。东邻西舍咫尺间,无舟不得相亲慰。况逢缺食方阻饥,女哭儿啼割心肺。哀哉此情当告谁,上有青天下无地。
易寂无为有感几,几存万物未生时。阴阳理向极中看,天地心从复处知。潮上海门探月窟,日回地户濯咸池。何时骑鹤研朱露,共勘经图叩古羲。
浴鹄湾头荡桨过,雨声昨夜涨湖波。落梅天气寒偏峭,未许春衣试薄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