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难尽此身悲,眼入春风祗涕洟。
花发鸟啼皆有思,忍寻棠棣鶺鴒诗。
王安石(一○二一~一○八六),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歷签书淮南判官、知鄞县、通判舒州,召爲群牧判官。出知常州,移提点江东刑狱。嘉祐三年(一○五八),入爲度支判官,献万言书极陈当世之务。六年,知制诰。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出知江宁府。寻召爲翰林学士。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除参知政事,推行新法。次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七年,因新法迭遭攻击,辞相位,以观文殿学士知江宁府。八年,復相。九年,再辞,以镇南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判江宁府。十年,免府任,爲集禧观使,居江宁钟山。元丰元年(一○七八),封舒国公。后改封荆。哲宗元祐元年卒,年六十六。赠太傅。绍圣中謚文。着有《临川集》一百卷、《唐百家诗选》二十卷、《新经周礼义》二十二卷(残)。另有《王氏日录》八十卷、《字说》二十卷、《老子注》二卷、《洪范传》一卷、《论语解》十卷,与子雱合着《新经诗义》三十卷,均佚。事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四《王荆公安石传》。《宋史》卷三二七有传。 王安石诗,有全集本和诗集李壁注本两个系统。今以明嘉靖三十九年吉阳何氏抚州覆宋绍兴中桐庐詹大和刊《临川先生文集》(《四部丛刊初编》影印,其中诗三十七卷,第三十八卷有六首四言诗)爲底本。校以南宋龙舒刊《王文公文集》本(简称龙舒本),张元济影印季振宜旧本《王荆文公诗李雁湖笺注》本(张氏以爲系元大德本,据今人考证,实明初刻本,简称张本),清缪氏小岯山房刊本(简称缪本),日本蓬左文库所藏朝鲜活字本(简称蓬左本)。校本多出底本的诗,以及从他书辑得的集外诗,分别编爲第三十八、三十九、四十卷,各本多有与他人诗集互见或误收的诗,前人已多有指明。爲谨慎计,凡本集各本已收的诗,仍全部收入,在诗题下加注或加按说明;《瀛奎律髓》误收的他人诗,入存目。
《宣州府君丧过金陵》是宋代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所作的一首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百年难尽此身悲,
眼入春风祗涕洟。
花发鸟啼皆有思,
忍寻棠棣鶺鴒诗。
诗意:
这首诗是王安石写给宣州府君的悼词,表达了他对宣州府君去世的悲痛之情。诗中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以及作者在这样美好的时刻仍然感到悲伤的心情。诗人感叹百年来自己的悲哀无法尽诉,眼泪随着春风而流淌。尽管花朵盛开、鸟儿啼鸣,但一切景象都不能使作者忘却心中的思念之情。诗人忍住了对宣州府君的思念之情,没有去寻找能够表达自己哀思的诗句。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王安石对宣州府君去世的悲痛之情。诗人通过对春天景象的描绘,表达了他内心的悲伤与思念,并突显了自己对逝去的宣州府君的尊敬与怀念之情。尽管春天万物复苏,但诗人仍然无法摆脱对逝者的思念,这种对故人的深深怀念使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悲意。
诗中的"百年难尽此身悲",表达了作者对逝者的悲痛之情无法用语言来完全表达,这种无法言说的悲伤使诗中的情感更加深沉。"眼入春风祗涕洟"形象地描绘了作者因悲伤而流下的眼泪,将作者内心的伤痛与春风连结在一起。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春天的描绘和对逝者的思念,表达了作者对宣州府君的深深怀念和悲痛之情。这首诗以其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而被广泛传诵,展现了王安石作为政治家和文学家的才华与情感。
缭绕山如涌翠波,人家一半在烟萝。时丰笑语春声早,地僻追寻野兴多。窣堵朱甍开北向,招提素脊隐西阿。暮年要与君携手,处处相烦作好歌。
退飞忆林薮,乐业羡黎庶。四海尽穷途,一枝无宿处。严冬北风急,中夜哀鸿去。孤烛思何深,寒窗坐难曙。劳歌待明发,惆怅盈百虑。
此心曾与木兰舟,直到天南潮水头。隔岭篇章来华岳,出关书信过泷流。峰悬驿路残云断,海浸城根老树秋。一夕瘴烟风卷尽,月明初上浪西楼。
生长宛水上。从事襄阳城。一朝遇神武。奋翼起先鸣。
太傅儿孙多济美,东阳绛灌少闻家。欲寻遗井无人识,蛱蝶飞来荠菜花。
老怀忽忽如中酒,短发萧萧不受簪。四壁应闻长叹息,何人知我此时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