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壑高岩面面雄,一峰孤起白云中。
山连飞瀑斜通寺,人在危栾半倚空。
把酒登临非易得,题诗摹写最难工。
谁知妙意无穷尽,都在幽人全笛风。
孙应时(一一五四~一二○六),字季和,自号烛湖居士,余姚(今属浙江)人。早年从陆九渊学。孝宗淳熙二年(一一七五)进士,调台州黄巖尉。歷秦州海陵丞、知严州遂安县。光宗绍熙三年(一一九二),应辟入崈幕。后知常熟县。宁宗开禧二年改通判邵武军,未赴而卒,年五十三。有文集十卷等,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烛湖集》二十卷。事见本集附编宋杨简《孙烛湖圹志》、张淏《孙应时传》。 孙应时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烛湖集》爲底本,酌校他书引录。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雪窦妙高峰诗》是宋代诗人孙应时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一座孤峰高耸于云中的壮丽景象,以及在这个壮丽景象中的人物境遇和情感体验。
诗中描述了一座绝壑高耸的峰岩,它伟岸雄奇,矗立在白云之间。山峰与飞瀑相连,斜斜地通向寺庙,而人物却站在危险的峭壁上,凭倚空虚。诗人提到了登临此处并且饮酒的不易,这显示了此地的险峻和艰难,而写下一首题诗的难度更是不可估量。
然而,诗人表示,这里的景色所蕴含的妙意是无穷尽的,它们都存在于追求幽静的人们心中,如同幽人吹奏笛子的音乐一样。这里的"幽人"指的是追求宁静和独处的隐士或文人,他们能够从这个景象中领悟到更深层次的意义和美感。
这首诗以简洁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高峰与云雾的壮丽景象,表达了作者对于追求境界和艺术创作的思考。通过峰岩的高耸、飞瀑的流动以及人物的危险处境,诗人表达了追求艺术和境界的困难和挑战。然而,诗人认为只有真正有心悟道的人才能从中获得深刻的体验和领悟。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以及隐喻的运用,传达了作者对于艺术和境界追求的思考与感悟。它启示了人们在追求艺术和精神境界时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以及在这个追求中所能获得的美感和意义。
烟外斜阳,云中远岫。翠眉轻补胭脂漏。回波都是断肠声,断肠更听哀猿吼。暮雨凝愁,朝云*酒。余怀远寄湓江口。世间木石本无情,如何
三十余僧眼似眉,白云深处聚头嬉。烧枯柴火煨山芋,拽木罗笼总不知。
春半南阳西,柔桑过村坞。袅袅垂柳风,点点回塘雨。蓑唱牧牛儿,篱窥蒨裙女。半湿解征衫,主人馈鸡黍。
修溪检校閒桃李,暗记苍苔唯屐齿。野鸳时看立汀沙,个字分明尤足喜。金驼银鼻岂关念,梦月当窗印寒水。闺门瓜戍忽临期。交与铜章令涤视。篆文春蚓红萦缠,背刻太平兴国年。因记太宗全盛日,车书万里恢山川。吴王纳地初改郡,钱塘国势犹依然。治中选任不轻予,纵受往往皆前贤。
何年六丁驱霹雳,苍龙惊起穿崖石。拿雷掣电卷波涛,来与真仙分窟宅。上崖窅深如偶瓮,下崖人谽谺如空洞。不知泉脉从何来,百面鼙鼓长汹涌。大灵闯首浮中流,背隐八卦开双眸。似闻夏潦不能没,疑有神仙司诸幽。我曾雁荡观龙鼻,半日才通涓滴水。岂如六月散甘霖,灵泉滚滚无穷已
园林萧爽闻来久,欲访在循二十秋。此日开襟吟不尽,碧山重叠水长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