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暾寒日晓,光照远山晴。
邹谷有春意,袁门闻履声。
映书何自苦,炙背不妨清。
邂逅逢诗将,高吟眼倍明。
王之道(一○九三~一一六九),字彦猷,自号相山居士,无爲(今属安徽)人。与兄之义、弟之深同河徽宗宣和六年(一一二四)进士第,因对策极言联金伐辽之非,抑置下列。钦宗靖康初调和州歷阳县丞,摄鸟江令,以奉亲罢。金兵南侵,率乡人退保胡避山。镇抚使赵霖命摄无爲军,朝命爲镇抚司参谋官。高宗绍兴间通判滁州,因上疏反对和议忤秦桧,责监南雄州溪堂镇盐税,会赦不果行,居相山近二十年。秦桧死后,起知信阳军,歷提举湖北常平茶盐、湖南转运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孝宗干道五年卒,年七十七。有《相山集》三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作二十六卷、《宋史·艺文志》作二十五卷),己佚。清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辑爲三十卷,其中诗十五卷。事见本集卷三○附录宋尤袤《故太师王公神道碑》。 王之道诗,以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雪晴三首》是宋代诗人王之道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冬日雪后天空晴朗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清新明亮的自然环境的赞美和对诗书琴棋的热爱之情。
诗中的第一首描述了晨曦中的景色,寒日升起,阳光照耀着远山,天空晴朗。这里使用了“气暾”一词,形象地表达了阳光温暖的感觉。这种景象让人联想到春天的气息,给人一种温暖、希望和生机勃勃的感觉。
第二首诗写到了在邹谷(地名)中感受到了春意,袁门(地名)传来了履行走的声音。这里通过描述春意和行走的声音,给人一种生活的活力和欣欣向荣的感觉。诗人把自然景色和人们的生活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展现了自然与人的和谐共生。
第三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读书的苦闷和对清静的向往。诗人在书香中沉浸,感受到了一种愉悦和满足,炙热的太阳照在背上,却不妨碍内心的清净。这种意境表达了诗人对知识的追求和对宁静境界的向往,展示了文人士子对于精神世界的追求和追寻。
整首诗以描绘自然景物为主线,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对自然景色的赞美,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诗人将自然景色与人的情感、行为和追求相结合,展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这首诗富有意境和抒情,给人以舒适、宁静的感受,启发了人们对美好生活和内心世界的思考和追求。
奇绝巍台峙浊流,古来人号小瀛洲。路通霄汉云迷晚,洞隐鱼龙月浸秋。举首摘星河有浪,自天图画笔无钩。将军悟却希夷诀,赢得清名万古流。
二妃怨处云沉沉,二妃哭处湘水深。商人酒滴庙前草,萧索风生斑竹林。
节物喜更新,清秋最可人。徐行曳藤杖,小立岸纱巾。烟雨迷衰草,汀洲老百苹。鹤巢时托宿,猿果每分珍。羽客期烧药,毛人约卜邻,兰亭故不远,千载见清真。
独向东风舞楚腰,为谁颦恨为谁娇? 灞陵桥畔销魂处,临水傍堤万万条。
裉粉轻盈琼靥,护香重叠冰绡。数枝谁带玉痕描。夜夜东风不扫。溪上横斜影淡,梦中落莫魂销。峭寒未肯放春娇。素被独眠清晓。
潇洒名州吏事门,公余应已尽跻攀。钟鱼寺寺藏深树,楼阁家家见好山。几许烟云藜杖外,无边风月锦囊间。俸钱节缩余多少,只买奇书数种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