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昔华年气似云,雪湖终日醉醺醺。
室家未有儿和女,宾主相忘我与君。
岂信乱离生白发,犹思歌笑调红裙。
扁舟一问桃源路,治乱当时自此分。
方回(一二二七~一三○七),字万里,一字渊甫,号虚谷,别号紫阳山人,歙县(今属安徽)人。早年以诗获知州魏克愚赏识,后随魏至永嘉,得制帅吕文德推荐。理宗景定三年(一二六二)进士,廷试原爲甲科第一,爲贾似道抑置乙科首,调随州教授。吕师夔提举江东,辟充干办公事,歷江淮都大司干官、沿江制干,迁通判安吉州。时贾似道鲁港兵败,上书劾贾,召爲太常簿。以劾王爚不可爲相,出知建德府。恭帝德祐二年(一二七六),元兵至建德,出降,改授建德路总管兼府尹。元世祖至元十四年(一二七七)赴燕觐见,归后仍旧任。前后在郡七年,爲婿及门生所讦,罢,不再仕。以诗游食元新贵间二十余年,也与宋遗民往还,长期寓居钱塘。元成宗大德十一年卒,年八十一。回诗初学张耒,晚慕陈师道、黄庭坚,鄙弃晚唐,自比陆游,有《桐江集》六十五卷(《剡源文集》卷八《桐江诗集序》),已佚。又有《桐江续集》,系元时罢官后所作,自序称二十卷,《千顷堂书目》作五十卷,今残存三十六卷。另有《瀛奎律髓》等行世。回以宋守土官腼顔仕元,以“大物既归周,裸士来殷商”(本集卷二五《送男存心如燕二月二十五日夜走笔古体》)开解,并谀元爲“今日朝廷贞观同”(本集卷二四《送丘子正以能书入都……》),诚属可鄙,所以爲周密《癸辛杂识》别集卷上所深诋。周斥其曾以梅花百咏谀贾似道,当爲事实,集中有“向来世故未曾识,折腰此人(似道)觊斗升”(卷二三《三月二十日张君輗约饮王子由紫霞道院酒字爲韵》),即爲此事之证明。因此前人虽辨周密斥方回或有私愤,而回人品确不能称道。事见本集有关诗文,明弘治《徽州府志》卷七有传。 方回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抄《虚谷桐江续集》(四十八卷,简称清抄本,藏北京图书馆),两本卷次不同,非出一源。底本诗集外之诗、校本多出底本之诗及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诗词:《雪中忆昔五首》
作者:方回(宋代)
【中文译文】
忆起往昔的华年,生命的气息仿佛云一般飘渺。
在雪覆盖的湖面上,整日沉醉在迷离的情绪中。
家中尚未有儿女的欢声笑语,来宾和主人相互忘却,只有我和你。
虽然不愿相信离散带来白发的沧桑,却仍怀念曾一同歌笑过的红裙。
乘着小舟询问通往桃源的路,那时的治乱由此开始分离。
【诗意赏析】
《雪中忆昔五首》是宋代诗人方回的作品,通过回忆和思考过去的岁月,表达了对华年时光的感怀和对人生变迁的思考。诗中以雪中景色为背景,描绘了作者内心的情感世界。
诗的第一句“忆昔华年气似云”以回忆的形式引入,将年少时的生命气息比喻为飘渺的云,暗示着时光的流转和人生的短暂。接着,诗人描述自己沉醉在雪覆盖的湖面之中,将自己的情绪与外界的景物融为一体。这种沉醉可以理解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追忆。
第三、四句表达了家庭和友情的温馨与失落。诗中提到作者尚未有儿女,暗示着家庭的缺憾和孤独感。而“宾主相忘我与君”则强调了友情的珍贵,无论是宾客还是主人,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遗忘,只有作者和朋友之间的情谊依然存在。
在第五、六句中,诗人表达了对岁月变迁的矛盾心情。他不愿相信离散和岁月带来的衰老和沧桑,但又无法抑制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思念。这种矛盾的情感通过“犹思歌笑调红裙”这一形象描写得到了体现。
最后两句“扁舟一问桃源路,治乱当时自此分”则是诗人对时代动荡和个人命运的思考。扁舟一问桃源路,象征着诗人的探索和追求,寓意着他希望找到一个安宁祥和的理想世界。而“治乱当时自此分”揭示了诗人对时代动荡和个人命运的认识,认为这个分界点是导致治乱的起点。
整首诗以雪中景色为背景,通过回忆和思考过去,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对友情和家庭的珍视,以及对时代和命运的思考。同时,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隐喻,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思考空间。
遥天碧荡荡,远草绿愔愔。并作相思海,春来一样深。
移根自远方,种得在僧房。六月花新吐,三春叶已长。抽茎高锡杖,引影到绳床。只为能除疾,倾心向药王。
山中寒意足,自笑索裘迟。野店鸡声饭,颓垣鸦字诗。雨余松径滑,溪涨板桥危。问讯恬轩老,乡邻总不知。
山云一坞住山翁,菘韭成畦带雪忪。飞食肉奚关我事,乳蒸豚亦为谁供。衡茅高枕人间世,蓑笠归锄雨外峰。曾读坡山菜羹赋,断无尘土到奇胸。
乔木句溪边,秋光几曲连。将归三亩宅,远寄下江船。伴尔唯征雁,悲余有暮蝉。亲朋如见问,贫外似当年。
夜久残暑尽,好风来满襟。床空唯唯轩,冠小不施簪。竹影乱凉月,林梢转晓参。人心有喧寂,何必欲云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