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廛光分野,蓬阙盛规模。
碧坛清桂阈,丹洞肃松枢。
玉笈三山记,金箱五岳图。
苍虬不可得,空望白云衢。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文中子通之孙。六岁善文辞,未冠,应举及第,授朝散郎,数献颂阙下。沛王闻其名,召署府修撰。是时诸王鬬鸡,勃戏为文,檄英王鸡,高宗斥之。勃既废,客剑南,久之,补虢州参军。坐事,復除名。勃父福畤,坐勃故,左迁交趾令,勃往交趾省父,渡海溺水,悸而卒,年二十八。勃好读书,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引被覆面而卧,忽起书之,不易一字,时人谓之腹藁。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皆以文章齐名,天下称王杨卢骆,号四杰。勃有集三十卷,今编诗二卷。
《寻道观》是唐代王勃创作的一首诗。它表达了诗人对寻道之路的追求和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之情。
诗中描述了一座寺庙,庙内芝草和珍奇之物琳琅满目。庙门前的清澈池塘边上长满了香气四溢的桂树。庙内的丹洞肃穆,朝圣者行走在松树枝条之间。庙内珍藏了三座神山记载的玉书籍,以及描绘五座名山的金银制图。在庙门前远眺,只能看到苍龙的背影,遥望白云漫延的大街。这些景观描绘了一个宏伟恢弘的道观,展现了诗人对道教修行和对自然山水之美的向往。
诗意上,诗人通过描绘道观的豪华规模和自然山水的壮丽景色,表达了对修行之道的追求和对道教精神境界的向往。诗中的芝草和桂树象征着道教的神秘和祥和;玉书和金图则代表了道教的智慧和壮丽。诗人通过对这些意象的描绘,传达出对道教信仰的崇敬和对神秘世界的向往。
在赏析上,《寻道观》运用了豪华的描写手法,展示了唐代文人对道教修行和自然山水之美的向往。诗中的景观描写细腻生动,使人仿佛置身于那座庙宇之中。同时,诗人通过表达对道教修行的向往,呼应了唐代盛行的道教信仰,折射出当时社会对神秘与灵性的追求。整首诗情感丰富、意象丽美,是唐代隐逸诗的典范之作。
溪山昨日风雨来,溪上船子冲潮回。白鸥微茫度岛屿,绿树恍惚迷尘埃。烟昏气黑夜滂渤,石梁茅屋多倾颓。壶公画里何悠哉,写此世外之蓬莱,弱水不渡良可哀。
余生本羇孤,自少已非壮。今而老且病,何用苦惆怅。误蒙三圣知,贪得过其量。恩私未知报,心志已凋丧。轩裳德不称,徒自取讥谤。岂若常夫子,一瓢安陋巷。身虽草莽间,名在朝廷上。惟余服德义,久已慕恬旷。矧亦有吾庐,东西正相望。不须驾柴车,自可策蔾杖。坐惊颜鬓日摧颓,
学书乃一乐,人或罕知趣。而我欲成癖,矻矻了朝暮。天资苦凡弱,师法非早悟。目力又已衰,怳若在烟雾。虽然日数纸,就视辄自恶。旁人谬怂惥,定未识佳处。右军固神品,大令亦体具。嫡传张与颜,尚未肯怀素。颇怪近世评,似为米老娱。雄奇在风骨,隐括须法度。安得再少年,令我
孤灯引梦记朦胧,风雨邻庵夜半钟。我再来时人已去,涉江谁为采芙蓉?
士要飞腾及黑头,肯来挥麈试同谋。已携荷叶招欢伯,莫笑花枝欠杜秋。老我余年思钓渭,诸君他日合封留。胸中器度须深阔,江汉方行万斛舟。
猧儿弄暖缘阶走,花气薰人浓似酒。困来如醉复如愁,不管低鬟钗燕溜。无端心绪向天涯,想见樯竿旛脚斜。槐阴忽到帘旌上,迟却寻常一线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