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县齐瞻使者麾,马蹄行处是霜威。
前驱宁免为负弩,高谢未能图拂衣。
顾己自知吾道在,折腰甘被俗人议。
古来策足皆贫贱,伊起耕夫吕钓矶。
强至(一○二二~一○七六),字几圣,杭州(今属浙江)人。仁宗庆历六年(一○四六)进士,除泗州司理参军,歷浦江、东阳、元城令。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韩琦判永兴军,辟爲主管机宜文字,辗转在韩幕府六年。神宗熙宁五年(一○七二),召判户部勾院,迁群牧判官。九年,迁祠部郎中、三司户部判官。卒,年五十五。其子浚明集其所遗诗文爲《祠部集》四十卷,曾巩爲之序,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祠部集》三十五卷,又《韩忠献遗事》一卷。《咸淳临安志》卷六六、清强汝询《求益斋文集》卷八《祠部公家传》有传。 强志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参校武英殿聚珍版木活字本(简称活字本)、武英殿聚珍版同治七年刻本(简称同治本)。另辑得集外诗四首,附于卷末。
《迓漕台感书》是宋代诗人强至的作品。这首诗以迓漕台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的处境和社会价值的思考。
诗中描述了齐瞻使者骑马行进的场景,马蹄踏过的地方都是霜的痕迹,显示了严寒的气息。诗人提到自己作为前驱,希望能够摆脱负弩的厄运,但未能达到志向,仍然身处高谢之中,未能实现理想的拂衣而去。
诗人自我反省,认识到自己的道路在哪里,但却甘心屈服于世俗的议论,屈从于俗人的评判。他意识到历来有志足迹的人常常贫贱,而自己则像是一个劳作于田园、钓鱼于渔船的普通人。
这首诗揭示了诗人对于个人命运和社会价值观的思考。他对自己的实际境遇感到无奈,但仍然保持对于理想的追求。诗人通过表达对自我处境的思考,展示了对于社会现实的思辨和对于个人价值的思索。
这首诗的诗意深沉而含蓄,通过对现实境遇的描写和自我反省的表达,传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和对于人生的思考。同时,诗中运用了自然景物的描绘,使诗意更加生动和富有画面感。通过与古人的对比,诗人展示了对于社会价值观的思考,以及对于个人命运的忧虑与期待。
小桥度雪度琉璃,更有清霜滑马踪。游子衣裳如铁冷,残星荒店野鸡啼。
我昔就学初,龆童齿未龀。严亲念痴狂,小艺诱愚钝。始时授章句,次第教篇韵。蒙泉企层澜,覆篑期九仞。十龄独侍行,千里赴朝觐。靡依心向吴,能事躬在浚。应门待宾客,睦族周分亲。虽免逃杖諐,犹虞裕蛊吝。十三从师友,群彦得亲近。箕裘袭素风,兰芷渐腴润。占毕自忘劳,攻坚
客亭移枕待残更,起趁邻鸡第二声。了了每添新悟解,营营无复旧心情。兴来命酒禁诗瘦,老去衰容怯镜明。况是杏花浓露晓,不应蒙被问春晴。
握手东冈雪满簪,後期惆怅老吴蚕。芳辰一笑真难值,暮齿相思岂久堪。他日杜诗传渭北,几时周宅对漳南。百年邂逅能多少,且可勤来共草庵。
谁云追信属酂侯,政为高皇意欲留。岁晚不疑云梦计,那知在业已兴刘。
暮雨朝云几日归,如丝如雾湿人衣。三湘二月春光早,莫逐狂风缭乱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