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情随物感,惟怒最难平。
我若能忘物,如雷动太清。
彭龟年(一一四二~一二○六),字子寿,临江军清江(今江西樟树西南)人。孝宗干道五年(一一六九)进士,授袁州宜春尉,调吉州安福丞。请祠养亲,与张栻、朱熹游,学益进。光宗即位,召除太学博士。绍熙二年(一一九一),迁国子监丞,爲御史臺主簿,四年,改司农寺丞,进祕书郎兼嘉王府直讲。除起居舍人。宁宗即位,迁中书舍人,除侍讲,迁吏部侍郎兼侍读。以上疏劾韩侂胄,出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使。庆元二年(一一九六),落职奉祠,五年,以赵汝愚党追三官勒停(《宋会要辑稿》职官七四之五)。嘉泰三年(一二○三)起知赣州,以疾辞。开禧二年卒,年六十五,謚忠肃。有《止堂集》四十七卷(《宋史·艺文志》),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等书辑爲十八卷,其中诗三卷。事见《攻媿集》卷九六《忠肃彭公神道碑》,《宋史》卷三九三有传。 彭龟年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武英殿聚珍版本(简称殿本)。新辑集外诗一首附于卷末。
中文译文:
《燕居十六首》
心中七情因物而起,而愤怒难以平息。
如果我能超然忘物,就像雷声震动太清。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彭龟年的《燕居十六首》中的一首,表达了作者对内在情感的控制和超脱的追求。
诗中提到了七情,即喜、怒、忧、思、恐、爱、恶。七情是人类内在的基本情感,与外界事物紧密相连。作者在诗中将这七情与物相联系,表明情感的起伏与外界环境的变化息息相关。而在这七情中,作者特别提到了愤怒最难以平息,可能是因为愤怒情绪更具破坏性和持久性,很难自我调节和控制。
然而,诗的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超脱和全然忘却物质的渴望和追求。作者希望自己能够超然忘物,超越外界环境的干扰,心灵可以如雷声般澎湃而清晰,达到一种超越尘世的境界。"雷动太清"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内心清明和超越凡俗的追求。
整首诗通过将情感与物相结合,表达了情感的力量和忍耐的艰辛。同时,也凸显了对于超脱和清明境界的追求,展示了作者对内心的探索和内心世界的向往。
说得一尺,行得一尺。身非肉团,心如墙壁。用光眉十方,照世眼双碧。诸尘三昧兮在我自然,万像森罗兮与渠平出。
默默守柴荆,人间事颇更。病方知养性,贫始欲谋生。尚有狂奴态,元无老婢声。迩来尘虑尽,勿怪小诗清。
机忘室亦空,静与沃洲同。唯有半庭竹,能生竟日风。思山海月上,出定印香终。继后传衣者,还须立雪中。
庭竹森疏玉质寒,色包葱碧尽琅玕.翠筠不乐湘娥泪,斑箨堪裁汉主冠。成韵含风已萧瑟,媚涟凝渌更檀栾。此君引凤为龙日,耸节稍云直上看。
早日羁游所,春风送客归。柳花还漠漠,江燕正飞飞。歌舞知谁在,宾僚逐使非。宋亭池水绿,莫忘蹋芳菲。
天嫌物兼美,而使密云藏。已向石屏见,何须照席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