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住庵,老居士。
紫玉池,娱晚岁。
不出庵,书诵偈。
谁使之,践朝市。
入承明,司帝制。
如眢井,久不治。
百尺泉,来莫冀。
古之人,轻百计。
惟出处,不敢易。
嗟已晚,觉非是。
勒斯铭,戒后世。
陈与义(一○九○~一一三八),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今属河南)人。徽宗政和三年(一一一三)登上舍甲科,授开德府教授。宣和四年(一一二二)擢太学博士、着作佐郎(《容斋四笔》卷一四)。谪监陈留酒税。南渡后,避乱襄汉湖湘。高宗建炎四年(一一三○),召爲兵部员外郎。绍兴元年(一一三一)迁中书舍人,兼掌内制。拜吏部侍郎,改礼部。四年,出知湖州。五年,召爲给事中(宋《嘉泰吴兴志》卷一四)。以病告,提举江州太平观。復爲中书舍人。六年,拜翰林学士、知制诰。七年,爲参知政事。八年,以资政殿学士知湖州,因病,提举临安府洞霄宫。卒,年四十九(《紫微集》卷三五《陈公资政墓志铭》)。有《简斋集》三十卷、《无住词》一卷传世。《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陈与义诗,以元刻《增广笺注简斋诗集》(此本爲瞿氏铁琴铜剑楼旧藏,《四部丛刊》据以影印,旧说宋刻,藏北京图书馆)及元抄《简斋外集》爲底本。校以日本翻刻明嘉靖朝鲜本《须溪先生评点简斋诗集》(简称须溪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及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简斋集》(简称四库本)等。编爲三十一卷。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研铭》是宋代陈与义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研铭》中文译文:
无住庵,老居士。
紫玉池,娱晚岁。
不出庵,书诵偈。
谁使之,践朝市。
入承明,司帝制。
如眢井,久不治。
百尺泉,来莫冀。
古之人,轻百计。
惟出处,不敢易。
嗟已晚,觉非是。
勒斯铭,戒后世。
《研铭》诗意:
这首诗以无住庵的老居士为主题,描述了一个与尘世隔绝的修行者。老居士在紫玉池边度过晚年,整天不离开庵堂,专心阅读经书和写偈语。然而,他不禁感叹,为什么有些人却离开庵堂,进入尘世之中,追逐权势和财富。他认为这些人像废弃已久、无人修理的眢井,不值得期待他们能像百尺泉一样流淌出清新的水源。他对古代的智者表示敬佩,因为他们看轻了权势和财富的诱惑,只愿意留在宁静的修行之地。老居士深感时光匆匆,意识到自己的修行可能已经晚了,于是写下这篇铭文,警示后世的人。
《研铭》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修行者和尘世之间的对比和反思。通过描绘无住庵的老居士和他对尘世的理解,诗人表达了对修行人士专注于内心修炼的赞美和对功利之世的批评。
诗中的紫玉池象征着安静和宁神之地,老居士在此度过晚年,展现了与尘世隔绝的态度。他不离开庵堂,专心阅读经书和写偈语,表达了对修行与默默无闻的追求,以及对世俗欲望的超越。
诗中的眢井和百尺泉是对比的象征。眢井代表被废弃和不受关注的状态,长期不修理,无法提供清新的水源。而百尺泉则是对修行者的赞美,他们像清泉一样源源不断地涌出智慧和清净。
诗人通过对古代智者的称颂,表达了对那些看轻权势和财富的人的敬佩。他们选择留在安静的修行之地,坚守初心,不为外物所动,对修行的坚持和清净的追求给予了赞美。
最后,诗人深感时光匆匆,意识到自己的修行可能已经晚了,写下这篇铭文,希望能够警示后世的人,不要被权势和财富的诱惑所迷惑,要珍惜修行的机会,坚持追求内心的宁静和清净。
整首诗描绘了一个与尘世隔绝的修行者的形象,表达了对修行者专注于内心修炼的赞美和对功利之世的批评。通过简练而有力的语言,诗人展示了修行者与世俗的对比,以及对淡泊名利和专注内心的价值观的强调。这首诗词在宋代文学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体现了当时士人对修身养性、追求内心宁静的关注。
故山萝蔓锁云扉,几夕扁舟已梦归。莲社招贤移岁月,芝岩编句满珠玑。金刀拥雪新彫鬓,香祴欺兰旧赐衣。后夜吴门对霜月,怀师馀意在琴徽。
不向新安去,那知江路长。猿声近庐霍,水色胜潇湘。驿路收残雨,渔家带夕阳。何须愁旅泊,使者有辉光。
北风吹雨雪,举目已凄凄。战鬼秋频哭,征鸿夜不栖。沙平关路直,碛广郡楼低。此去非东鲁,人多事鼓鼙。
兔井桥边鹢首横,过逢仍怯近乡情。路人失喜交头语,邻犬何知掉尾迎。重到云房惊落寞,直须金阙早崇成。百年香火追先志,始信吾宗世济荣。
世已无如假,余犹颇识真。最怜惟稚子,难使学时人。诵即先经传,文须蹈雅驯。纵令竽瑟误,为玉不为珉。
故著青山尽底围,直疑挂起片帆飞。好风忽送潮声近,啼鸟相呼树影归。老去六窗谁是伴,颓然一几自忘机。我初不作京华梦,分取松枝对客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