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畔平沙如积雪,滩心狠石似群牛。
如何夏日千雷怒,今作寒宵呜咽流。
张嵲(一○九六~一一四八),字巨山,襄阳(今湖北襄樊)人。徽宗宣和三年(一一二一)上舍中第,调唐州方城尉,改房州司法参军,辟利州路安抚司干办公事。高宗绍兴五年(一一三五)召试,除秘书省正字。七年,迁校书郎、着作郎(《南宋馆阁录》卷七)。八年,出爲福建路转运判官(同上书)。十年,兼实录院检讨、守起居舍人、兼侍讲、试中书舍人(《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卷一三五、一三七)。升实录院同修撰,十一年,罢。起知衢州。十八年,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献《绍兴中兴復古诗》以希进用,寻卒(同上书卷一三九、一五八),年五十三。有《紫微集》(《宋史·艺文志》,《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作《张巨山集》)三十卷,久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三十六卷。《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张嵲诗,以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紫微集》爲底本,参校《湖北先正遗书》影印清文津阁《四库全书》本(简称文津本)以及残本《永乐大典》引诗。新辑集外诗句,编附卷末。
《唁微水》是宋代张嵲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水边平坦的沙地像积雪一样洁白,水滩中央的石块形状酷似一群奔腾的牛。它们仿佛是夏天千雷怒鸣的景象,而此刻却变成了寒冷夜晚的哀咽和流泪。
诗意:
《唁微水》以景物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和生命脆弱性的思考。诗中以水畔的平沙和石块作为景物,通过对它们的形象描述来表达作者对时间流转的感知和对生命无常的体悟。水边的平沙洁白如积雪,给人一种纯净、静谧的感觉,而滩中心的石块形状则像一群奔腾的牛,给人一种生机勃勃、激情四溢的感受。然而,这种生命的活力和力量在夏天的雷雨声中消散,变成了冷冽寒夜中的悲凉和哀鸣。
赏析:
《唁微水》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将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脆弱巧妙地融入其中。诗人以平沙和石块作为象征,通过对它们的形象描写,将时间的变迁和生命的短暂性表达得淋漓尽致。平沙如积雪,寓意着光阴的流逝如同白雪般纯净而无痕迹,给人一种时光静止的错觉。而石块酷似群牛,象征着生命的活力和力量,但在夏日的雷雨声中,这股生命的激情如同被抹灭,变成了寂寥和哀伤。诗中的水和石以及夏日和寒宵的对比,更加突出了时间的转折和生命的无常,让人对生命的脆弱和短暂感到深思。
《唁微水》通过精湛的描写和象征手法,以简洁而深刻的方式传达了对时光流逝和生命脆弱性的思考。它引起读者对生命意义和时间价值的思索,让人对生命的宝贵和珍惜产生共鸣。同时,诗中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也给人一种美感和意境的享受,使读者在欣赏诗意的同时,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宏伟和变幻无穷。
人欲不饭筋骨舒,夤缘须入郇公厨。
夜月虽愆约,秋云却荐凉。桥明缘水净,树近觉风香。众论轻閒适,幽怀贵老狂。从今无复病,处处养生方。
岁月不相贷,夜床衾簟秋。朝来明镜中,作意多少留。惟酒可为娱,顾我非其流。丈夫意气合,佩玦不循钩。意行无人非,骏发不中休。相逢问何如,颇复中之不。清坐岂不好,致真岂糟丘。两欧以诗鸣,与俗同沉浮。百鸟畏嘲弄,往和长鸣鸥。胡宁忍快便,风飘万斛舟。
使君剖竹继先贤,四十于今又六年。每恨无从考遗事,但凭亭榄览山川。
清净乐邦吾本郡。娑婆流浪因贪吝。冉冉思归霜入鬓。深嗟恨。塞鸿不解传音信。落日尽边沙隐隐。向西望处归应近。天乐是时相接引。宜精进。紫金台上谁无分。
老矣何堪,随处是、春衫酒滴。醉狂时,一挥千字,贝光玉色。失意险为湘岸鬼,浩歌又作长安客。且乘流、除却五侯门,无车迹。惊人句,天外得。医国手,尘中识。问鼎槐何似,卧云_石。梦里略无轩冕念,眼前岂是江湖窄。拚蝇头、蜗角去来休,休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