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减浣花头,仍兼事事幽。
浑忘帝城札,好在竹林游。
有意求如愿,无机防海鸥。
秋凉入吾树,旧读定能搜。
赵蕃(一一四三~一二二九),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南渡后侨居信州玉山(今属江西)。早岁从刘清之学,以曾祖旸致仕恩补州文学,调浮梁尉、连江主簿,皆不赴。爲太和主簿,调辰州司理参军,因与知州争狱罢。时清之知衡州,求爲监安仁赡军酒库以卒业,至衡而清之罢,遂从之归。后奉祠家居三十三年。年五十犹问学于朱熹。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同年卒,年八十七。謚文节。蕃诗宗黄庭坚,与韩淲(涧泉)有二泉先生之称。着作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干道稿》二卷、《淳熙稿》二十卷、《章泉稿》五卷(其中诗四卷)。事见《漫塘文集》卷三二,《章泉赵先生墓表》,《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赵蕃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参校清武英殿聚珍版(简称殿本)、《永乐大典》残本等。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二十七卷。
这是宋代赵蕃创作的《杨谨仲和顷者三诗见贻复次韵六首》。诗中表达了作者对于闲适自在的生活态度和追求知识的渴望。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的中文译文:
不减浣花头,
仍兼事事幽。
浑忘帝城札,
好在竹林游。
有意求如愿,
无机防海鸥。
秋凉入吾树,
旧读定能搜。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杨谨仲和顷者三人的生活景象,他们以清闲自在的心态过着日子,同时也追求着深入的学问。他们完全忘却了朝廷中的文书公务,而是喜欢在竹林间游玩。他们怀着坚定的意愿来追求自己的理想,却没有任何计谋来防备可能出现的困扰。秋天的凉意进入了他们栖身的树林,而他们依然能够继续沉浸在古书中,寻找到自己曾经阅读过的内容。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现了作者对淡泊宁静生活和学识追求的向往。诗中的杨谨仲和顷者三人,放弃了繁琐的官场事务,选择了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享受着竹林的宁静和自然之美。他们对于追求理想和知识充满了热情,没有被世俗的纷扰和权谋所动摇。秋凉的气息渗透进他们所居的树林,但这并没有影响他们对于读书的专注和渴望。
整首诗词透露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展现了对于自由、宁静和学问的向往。作者以简练的文字,巧妙地描绘了杨谨仲和顷者三人的生活状态和内心追求,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宁静而美好的境界。这首诗词通过对生活态度和学识追求的描绘,传递了一种追求内心自由和真正价值的思考。
子长健笔许谁隣,特起先生继获麟。摹写遗书礼严像,岂无当代好贤人。
诗来格律辞皆老,却恨有砖抛不早。只因清兴与花同,千咏昔闻今健倒。君家装额要冰肌,我圃耐寒夸合抱。秀色孤根各自宜,玉堂茅舍俱相恼。
天山乳凤飞来小,东渡衣冠又六朝。劫火不焚杨琏塔,箭锋犹抵伍胥潮。磷光夜附山精出,龙气春随海雾消。独有宫人斜畔月,多情犹自照吹箫。
民情极简易,关决未应劳。佳句宁我知,为君屈挥毫。
特地一场愁,角声吹画楼。不困勉道者,洎合一生休。
俯长江、不占洞庭波,山拔地形高。对扶疏古木,浮图倒影,势压雄涛。门掩翠微僧院,应有月明敲。物换堂安在,断碣闲抛。不识庐山真面,是谁将此屋,突兀林坳。上层台回首,万境入诗豪。响天心、数声长啸,任清风、吹顶发萧骚。凭栏久,青琴何处,独立琼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