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杨君宠示嘉篇次韵奉和》

江湖一别岁经旬,携手重游上苑春。
华发满头犹未仕,少年得意果何人。
利名机浅贫奚恤,道义交深老益亲。
清世怀文终有用,穷途宁久困无津。

作者介绍

苏颂(一○二○~一一○一),字子容,本泉州同安(今属福建)人,以父绅葬润州丹阳(今属江苏)而徙居,遂占籍丹阳。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清王捷南《福建通志稿·苏颂传》)。皇祐五年(一○五三),召试馆阁校勘,同知太常礼院。嘉祐四年(一○五九),迁集贤校理,充编定馆阁书籍官。六年,出知颍州。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三司度支判官。四年,出爲淮南转运使。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擢知制诰。二年,因奏事不当免。四年,出知婺州,移亳州。七年,授秘书监、知银臺司,未几,出知应天府、杭州。元丰元年(一○七八),权知开封府,坐治狱事贬知濠州,改沧州。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诏判吏部,寻充实录馆修撰兼侍读。四年,迁翰林学士承旨。五年,除右光禄大夫、守尚书左丞。七年,拜左光禄大夫、守尚书右僕射兼中书侍郎。八年,罢爲观文殿大学士、集禧观使。復知扬州。绍圣四年(一○九七),以太子少师致仕。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卒,年八十二。有《苏魏公文集》七十二卷(其中诗十四卷),由其子于宋高宗绍兴九年(一一三九)编成,流传至今。事见本集卷五《感事述怀诗》自注、《名臣碑传琬琰集》中集卷三○宋曾肇撰《苏丞相颂墓志铭》。《宋史》卷三四○有传。 苏颂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苏魏公文集》爲底本,校以丁丙八千卷楼本(简称丁本,藏南京图书馆)、清道光间孙苏廷玉刻本(简称道光本)、北京图书馆藏清钞本(简称钞本)等。丁本较底本多四首诗,依原次编入集中。底本卷二八中的乐章、春帖子、口号及新辑集外诗一首,编爲第十五卷。

作品评述

《杨君宠示嘉篇次韵奉和》是苏颂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杨君宠示嘉篇次韵奉和

江湖一别岁经旬,
携手重游上苑春。
华发满头犹未仕,
少年得意果何人。

利名机浅贫奚恤,
道义交深老益亲。
清世怀文终有用,
穷途宁久困无津。

译文:
与杨君宠相别已经过了一年多,
携手重游上苑春天。
花白的头发仍未做官,
少年时的自得成就归于何人。

名利之机浅薄,贫穷又有何妨,
道义之交深厚,老年更加亲近。
纵使在这清明的时代,怀揣文学的理想终将有所用处,
即使在困顿的道路上长期受困,也不会永远没有希望。

诗意与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表达作者与杨君宠的重逢,展现了岁月流转中人生的变迁和感慨。诗中首先提到了与杨君宠的一别已过一年多的时间,然后描述了二人再次相聚的场景,选择了春天的上苑作为相见的地点,寓意着新生和希望。

在描绘杨君宠时,苏颂提到杨君宠的华发已经花白,却仍未能在官场上有所成就,反观早年的得意和成就,作者借此表达了对人生经历和成就的思考和疑问。

接下来,苏颂以对比的方式,表达了对名利和道义的不同态度。他认为追逐名利的机会和手段是肤浅和浅薄的,而贫穷却不应成为阻碍追求道义的借口。诗中强调道义之交的深厚和老年之间的亲近,强调了诗人对友情和情感的珍视。

最后,苏颂表达了对文学理想的信念。他认为纵使在这个清明的时代,怀揣文学梦想终将有所用处,即使在困苦的道路上长期受困,也不会永远没有希望。这反映了苏颂对文学的坚持和对希望的追求。

总的来说,《杨君宠示嘉篇次韵奉和》通过对友情、人生和文学理想的反思,表达了苏颂对名利的淡薄态度,对道义和情感的重视,以及对希望的坚持和追求。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思考展示了苏颂独特的诗人才华和对人生的洞察。

  • 《杏溪十首·渚上竹》

    叶叶新春筠,下复清浅流。微风屡此来,决决复修修。诗人月下吟,月堕吟不休。

  • 《弟第一百五十二》

    棣华晴雨好,风急手足寒。百战今谁在,羁栖见汝难。

  • 《乾宁三年丙辰在奉天重围作》

    仗剑夜巡城,衣襟满霜霰。贼火遍郊坰,飞焰侵星汉。积雪似空江,长林如断岸。独凭女墙头,思家起长叹。

  • 《木兰花/玉楼春》

    阴阴云日江城晚。小院回廊春已满。谁教言语似鹂黄,深闭玉笼千万怨。蓬莱易到人难见。香火无凭空有愿。不辞歌里断人肠,只怕有肠无处断。

  • 《早夏晓兴赠梦得》

    窗明帘薄透朝光,卧整巾簪起下床。背壁灯残经宿焰,开箱衣带隔年香。无情亦任他春去,不醉争销得昼长。一部清商一壶酒,与君明日暖新堂。

  • 《和义兄诗毕忽忆竹庄石隐二老寄诗一首烦为问》

    为向东林问起居,更询李白近何如。携琴想对青霞顶,觅句应巡碧玉除。无复风流陪二老,空怜憔悴似三闾,冰霜凛凛河流断,安得双鱼送尺书。

版权所有©成语大全网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