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上平看江上山,晴光千里对凭栏。
海门仅可一二数,云梦犹然八九宽。
檐外小棠阴蔽芾,壁间遗墨涕泛澜。
人亡坐使风流尽,遗构仍须子细观。
苏辙(一○三九~一一一二),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洵、兄轼同以文学知名。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又举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因乞侍父未仕。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大名府留守推官。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召爲制置三司条例司检详文字,议事每与王安石不合,出爲河南推官,歷陈州教授、齐州掌书记、签书应天府判官。元丰二年(一○七九),兄轼被罪,辙亦坐贬监筠州盐酒税。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入爲右司谏,寻迁起居郎、中书舍人,累迁尚书右丞。七年,擢大中大夫守门下侍郎。八年,哲宗亲政,起用新党。绍圣元年(一○九四),以元祐党人落职,出知汝州、袁州,又降授朝议大夫、分司南京,筠州居住。四年,责授化州别驾,雷州安置。元符元年(一○九八),迁循州。徽宗即位,北徙永州、岳州,復大中大夫,提举凤翔上清太平宫,定居颍昌府。崇宁中重开党禁,罢祠。大观二年(一一○八),復朝议大夫,迁中大夫。政和二年(一一一二),转大中大夫致仕,同年十月卒,年七十四。孝宗淳熙中,追謚文定。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并行于世。《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一、《宋史》卷三三九有传。 苏辙诗,以明万历间清梦轩刊《栾城集》(其中《栾城集》五十卷,《栾城后集》二十四卷,《栾城第三集》十卷,《栾城应诏集》十二卷)爲底本。参校宋刻残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大字本)、宋递修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文集本)、明嘉靖蜀藩朱让栩刻本(简称明蜀本)、《四部丛刊》明活字本(简称明活字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道光眉州刻《三苏全集》本(简称三苏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这首诗词是苏辙创作的《扬州五咏 平山堂〈欧阳永叔所建·〉》。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在平山堂上眺望江上的山峦,
晴朗的阳光照耀着千里江山,我倚靠在栏杆上。
海门的景色只能看到一二座,
云梦的山峦却宽广如八九座。
屋檐外的小棠树遮蔽着窗棂,
墙壁上的墨迹流淌出涕泪泛滥。
人已逝去,我坐在这里使风流尽,
留下的构筑仍需细细品味。
诗意:
这首诗以扬州平山堂为背景,描绘了作者在堂上眺望江山的景色和感受。诗人在堂上俯瞰江上的山峦,远处晴朗的阳光照耀着千里江山,给人一种壮丽的感觉。诗中提到海门和云梦,海门的景色只能看到一两座山峦,而云梦的山峦则宽广如八九座,形成了对比。在堂内,小棠树的枝叶遮蔽了窗棂,墙壁上的墨迹流淌出墨涕泪痕迹,暗示着历史的沧桑和岁月的流转。最后,诗人感叹人已逝去,他坐在这里使风流尽,但所留下的构筑仍需细细品味,表达了对历史文化遗产的珍视和思考。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扬州平山堂景色的描绘,展示了苏辙对江山壮丽景色的感受和对历史文化的思考。诗人以平淡的语言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历史的思念之情。他通过对海门和云梦的对比,展示了山峦的不同景观和广阔的壮丽。同时,诗中的小棠树和墨迹的描绘,增加了一丝忧愁和沧桑感,使诗词更具情感和厚重感。最后两句表达了对历史文化遗产的珍视和对历史的思考,诗人通过留下的构筑来记录历史,呼唤读者去细细品味其中的文化内涵。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江山壮丽的景色,融入了对历史文化的思考,表达了对历史的珍视和对人文情感的体悟,具有一定的艺术境界和思想内涵。
芙蓉城中花冥冥,谁其主者石与丁。珠廉玉案翡翠屏,霞舒云卷千娉婷。中有一人长眉青,炯如微云淡疏星。往来三世空链形,竟坐误读黄庭经。天门夜开飞爽灵,无复白日乘云軿。俗缘千劫磨不尽,翠被冷落凄余馨。因过缑山朝帝廷,夜闻笙箫弭节听。飘然而来谁使令,皎如明月入窗棂。
吾爱李太白,身是酒星魄。口吐天上文,迹作人间客。磥砢千丈林,澄澈万寻碧。醉中草乐府,十幅笔一息。召见承明庐,天子亲赐食。醉曾吐御床,傲几触天泽。权臣妒逸才,心如斗筲窄。失恩出内署,海岳甘自适。刺谒戴接幂,赴宴著縠屐。诸侯百步迎,明君九天忆。竟遭腐胁疾,醉魄
等到船齐闸欲开,船船捩拖整帆桅。一船最後知何故,日许时间独不来。
谈锋激烈剑芒寒,素蕴光辉珠在箪。万里未行骐骥死,百围将半豫章残。山中宰相今谁继,地下修文古亦难。一读名章三太息,泪流何待雍门弹。
历史三千年黑暗,同胞四百兆颠连。而今世界须男子,又杀支那二少年。
庙奉神龙乐施钱,薛君矫首亦行天。为霖遍泽一千里,感梦忽符三十年。盘馔勤勤祷祠客,桅樯戢戢待风船。我来三酹谢休德,馥郁金炉沉水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