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真沉溺九流浑,独泝颓波讨得源。
岁晚强颜天禄阁,只将奇字与人言。
王安石(一○二一~一○八六),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歷签书淮南判官、知鄞县、通判舒州,召爲群牧判官。出知常州,移提点江东刑狱。嘉祐三年(一○五八),入爲度支判官,献万言书极陈当世之务。六年,知制诰。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出知江宁府。寻召爲翰林学士。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除参知政事,推行新法。次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七年,因新法迭遭攻击,辞相位,以观文殿学士知江宁府。八年,復相。九年,再辞,以镇南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判江宁府。十年,免府任,爲集禧观使,居江宁钟山。元丰元年(一○七八),封舒国公。后改封荆。哲宗元祐元年卒,年六十六。赠太傅。绍圣中謚文。着有《临川集》一百卷、《唐百家诗选》二十卷、《新经周礼义》二十二卷(残)。另有《王氏日录》八十卷、《字说》二十卷、《老子注》二卷、《洪范传》一卷、《论语解》十卷,与子雱合着《新经诗义》三十卷,均佚。事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四《王荆公安石传》。《宋史》卷三二七有传。 王安石诗,有全集本和诗集李壁注本两个系统。今以明嘉靖三十九年吉阳何氏抚州覆宋绍兴中桐庐詹大和刊《临川先生文集》(《四部丛刊初编》影印,其中诗三十七卷,第三十八卷有六首四言诗)爲底本。校以南宋龙舒刊《王文公文集》本(简称龙舒本),张元济影印季振宜旧本《王荆文公诗李雁湖笺注》本(张氏以爲系元大德本,据今人考证,实明初刻本,简称张本),清缪氏小岯山房刊本(简称缪本),日本蓬左文库所藏朝鲜活字本(简称蓬左本)。校本多出底本的诗,以及从他书辑得的集外诗,分别编爲第三十八、三十九、四十卷,各本多有与他人诗集互见或误收的诗,前人已多有指明。爲谨慎计,凡本集各本已收的诗,仍全部收入,在诗题下加注或加按说明;《瀛奎律髓》误收的他人诗,入存目。
《扬子二首》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的作品之一。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扬子二首》
一
道真沉溺九流浑,
独泝颓波讨得源。
岁晚强颜天禄阁,
只将奇字与人言。
二
吴山一带伤心碧,
楚水巴山葬骨寒。
人间正直真无敌,
谁敢言君子道难。
中文译文:
一
道路真实沉溺于繁杂的世俗,
孤身驾驶破败的船只探寻源头。
岁月已晚,勉强维持着官场荣耀,
只能将奇特的文字与人交流。
二
吴山一带泛起伤感的翠色,
楚水巴山葬着寒冷的骨骸。
世俗之中,正直的人是无敌的,
谁敢说君子的道德是困难的。
诗意: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扬子江的景色和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对道德沦丧和虚伪现象的忧虑。第一首诗描述了作者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孤独追求真理的艰难,他不愿迎合世俗的风尚,只能将自己的思想用奇特的文字表达。第二首诗则表达了作者对道德高尚人士的赞美,认为在这个世俗的社会中,真正正直的人是无敌的,他们坚守自己的道德准则,不受外界的干扰和诱惑。
赏析:
王安石以简练的语言和精炼的形象描绘了社会的现实和人性的困境。他通过对扬子江和吴山、楚水、巴山等地的描写,展现了自然景物与人文风貌的对比,突出了社会的虚伪和道德沦丧。诗中的"道真"、"孤泝"、"岁晚"等词语,透露出作者对于道德困境和时代风尚的不满和思考。最后两句"只将奇字与人言"和"谁敢言君子道难"则表达了作者对于真理和道德的坚守,以及对真正正直人物的赞颂。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思想,表达了作者对于社会道德的忧虑和对真理的追求。它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社会现象的反思,展现了作者对于真善美的向往和对道德沦丧的批判。同时,诗中的意象和形象也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使读者能够通过阅读感受到作者对于社会现实的思考和对道德价值的坚守。
高卧白云乡,崖泉对阁凉。守贫无属道,多病数求方。耕犊惊雷毙,寒芜入圃荒。如何帝未梦,吟苦顶铺霜。
嵩山胜地神仙宅,真君独作嵩山伯。昔闻解职扣帝阍,厌此尘寰年已百。天上百年一瞬间,下土衮衮多腥膻。劳神应念日月走,瞑目深哀膏火然。潘公欲代复谁举,仙籍题名今几传。忆昔元丰己未游,僊泉犹作雨深湫。十年新事还堪笑,庙貌今祠灵惠侯。
一代衣冠霸业休,半山金碧梵宫留。伤心废宅松榆老,满目寒塘菡萏秋。马鬣未平馀葬地,蛾眉不见但妆楼。凭高欲问豪华事,耆旧无人僧白头。
渊明识琴心,徽弦总不具。兴发时抚弄,悠然得真趣。杳然太古音,充满一切处。吾今琴亦亡,至乐随所寓。调此方寸微,物物尽和豫。一奏万化熙,再奏九功叙。大声越宫商,俗耳恐难喻。单父不下堂,阳春被黎庶。
遥遥天无柱。流漂萍无根。单身如萤火。持底报郎恩。
帝所三江带五湖,古来修贡有淮鱼。上方无复蠙珠事,玉食光辉却要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