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炷夜香清,挑灯听雨声。
虽然添客梦,却可助诗情。
泽沁兰心重,泥酥笋角萌。
山行频有约,日日候晴明。
刘学箕,字习之,号种春子,因家有方是闲堂,又号方是闲居士,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子翚孙,珌子。生平未仕,但游歷颇广,曾「游襄汉,经蜀都,寄湖浙,歷览名山大川,取友于天下」(本集陈以庄跋)。宁宗嘉泰四年(一二○四)始返乡。嘉定八年(一二一五),又游安康(今陕西汉阴),是时年将届六十。着作由弟子游郴(季仙)于嘉定十年编爲《方是闲居士小稿》二卷,曾刊行,已佚。元惠宗至正二十一年(一三六一)裔孙刘张获旧本重刊。而今《两宋名贤小集》卷二三八《方是闲居士小稿》所收诗,大多爲元刊本所无,其中《和陆明叟》「所愧微官相束缚,何因共访酒家帘」,亦与诗人生平不合。未详《小集》据何辑入。事见本集有关诗文及序跋。 刘学箕诗,以元至正屏山书院刊《方是闲居士小稿》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两宋名贤小集》多出底本的诗,编爲第二卷。
《夜窗听雨》是宋代刘学箕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夜晚在窗边闻雨声,
点亮灯笼细听清脆韵律。
虽然增添了客人的梦境,
却也能助长了诗意。
滋润了兰花的心灵,
泥土孕育出嫩嫩的竹笋。
频繁地出门登山约会,
每天都等待着晴朗的明天。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夜晚坐在窗前,闻雨声、点亮灯笼,享受雨夜的宁静和雨声的美妙。诗中表达了作者在雨夜中感受到的情绪和灵感,以及雨水对于诗人的滋养和启迪。
首先,诗人通过"一炷夜香清,挑灯听雨声"的描写,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安静的夜晚,窗外细雨缠绵,诗人在灯光下静静聆听雨声。这种意境带给人们一种宁静、舒适的感受,令人沉浸于雨夜的美丽和宁静之中。
其次,诗中描述了雨夜给诗人带来的灵感和创作的助力。雨声的滴答声似乎增添了客人的梦境,使得诗人在这个夜晚的创作中获得灵感和启示。这种雨夜中的思考和创作状态,让诗人的诗意更加充盈和深邃。
接着,诗中运用了植物的形象来表达诗人的情感。诗中提到的兰花被雨水滋润,心灵得到了滋养,象征着诗人的内心被雨夜所净化,并从中汲取到滋养灵感的力量。而笋则象征着新生和希望,诗人通过泥土孕育出的嫩笋,抒发了对美好未来的期盼和向往。
最后,诗人频繁地出门登山约会,期待着每天都能迎来晴朗的明天。这种对明天的期待和向往,展示了诗人积极向上的心态和对生活的热爱。同时,山行的情景也与前文的雨夜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进一步凸显了雨夜中诗人的独特感受和情绪。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雨夜的宁静和美妙,以及诗人在雨夜中获得的灵感和情感表达,展示了作者对于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以及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和深邃。读者在欣赏这首诗时,也能感受到雨夜的宁静和诗人情感的共鸣,体味到诗人对于生活和创作的独特理解和领悟。
男女虽亲,死生难躲。浮名浮利浮云朵。万缘一*恰如无,长生路上修仙果。玉户频开,金关紧锁。灵珠里面持经课。功成轻举踏云行,大罗
柘枝本出楚王家,玉面添娇舞态奢。松鬓改梳鸾凤髻,新衫别织斗鸡纱。鼓催残拍腰身软,汗透罗衣雨点花。画筵曲罢辞归去,便随王母上烟霞。
畴昔南迁海上雷,艰难唯与汝同来。再从龙尉茅丛底,旋卜云桥荔子堆。相与闭门寻旧学,谁言复出理官醅。乘田委吏先师事,莫学陶翁到即回。
良宵正月一,日从东畔出。照见耆阇峰,回环指□中。坐断石桥路,凡圣无回互。佛祖生冤家,相逢若稻麻。雪消春雨过,碓觜也生花。
暮召三山峻,晨趋一节回。乍维青雀舫,还直右银台。陟降丹涂密,论思武帐开。欲谈当世务,元藉轶群才。
仓猝扶宗社,艰危启圣神。英雄归驾御,狂狡愿和亲。泛扫妖氛净,恢张治化新。倦勤三纪外,头白尽遗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