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桧阴阴未掩门,閒来吹鬓一飞蚊。
香腾广殿游云合,灯绕长廊列宿分。
般若心华方照耀,毗耶宝自何缤纷。
世缘即是栖禅境,居士何尝别见闻。
张镃(一一五三~?),字功甫,又字时可,号约斋居士,祖籍成纪(今甘肃天水),南渡后居临安(今浙江杭州)。俊曾孙。以廕官奉议郎,直秘阁、权通判临安府。宁宗开禧三年(一二○七)爲司农少卿,因预杀韩侂胄密谋,爲史弥远所忌,一再贬窜。嘉定四年(一二一一),除名编管象州,死于贬所。镃藉父祖遗荫,生活侈汰,于孝宗淳熙二十年(一一八五)构园林于南湖之滨。曾先后从杨万里、陆游学诗,并多倡和。有《南湖集》二十五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十卷(其中诗九卷)。事见《诚斋集》卷八一《约斋南湖集序》,《齐东野语》卷二、一五、二○。 张镃诗,以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永乐大典》残本及清干隆鲍廷博校刻本(简称鲍校本)等。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十卷。
夜宿华藏寺
苍桧阴阴未掩门,
閒来吹鬓一飞蚊。
香腾广殿游云合,
灯绕长廊列宿分。
般若心华方照耀,
毗耶宝自何缤纷。
世缘即是栖禅境,
居士何尝别见闻。
中文译文:
夜晚住宿在华藏寺,
苍翠的柏树投下阴影,门尚未关闭,
静谧的时刻,一只蚊子吹过我的腮边。
香烟从广阔的殿宇升腾,游动的云朵相融合,
灯火环绕着长廊,在其中点亮宿舍。
般若心中的光芒照耀着华藏寺,
毗耶宝的光彩又是如何绚烂夺目。
世间的缘分就是住在这禅境之中,
居士又何尝有别于其他人的见闻。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宋代诗人张镃夜宿华藏寺的景象,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巧妙的意象,表达了禅宗修行者的境界和生活状态。
诗中的苍桧和香烟是华藏寺的象征,它们烘托出佛寺的庄严和神秘感。夜晚的寺院静谧而宁静,一只蚊子的轻飘过程,似乎凸显了禅宗修行者的内心平静和对微小事物的敏感。
广殿中飘荡的香烟和长廊上点亮的灯火,营造出一种神圣与宁静的氛围。般若心华和毗耶宝是佛教中的重要概念,代表着智慧和光明。它们的存在使得华藏寺更加辉煌灿烂,也象征着禅宗修行者内心的明亮和开悟。
最后两句表达了禅宗修行者对世俗的超脱和超越,他们居于禅境之中,对外界的见闻和纷扰有所超脱。这种超然的状态,使得他们能够专注于修行,达到心灵的安宁和解脱。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意象的运用,表达了禅宗修行者在华藏寺夜晚的生活和境界。它展现了禅宗修行者对世俗的超脱,以及他们内心的宁静和智慧。这首诗既是对佛教文化的赞美,也是对禅修生活的颂扬。
少年食糠核,吐去愿一官。躬耕遇敛获,不知以为欢。谓言一飞翔,要胜终屈蟠。朝廷未遑入,江海失所安。多忧变华发,照影惭双鸾。恩従万里归,独喜大节完。日食太仓米,箧中有余纨。奇穷不当尔,自信处此难。长女闻孀居,将食泪滴盘。老妻饱忧患,悲吒摧心肝。西飞问黄鹄,谁当
拜命南来得老臣,肃将庙略制妖氛。淮西将吏尊儒帅,并土儿童认使君。新赐锦衣光照日,旧行棠树茂如云。应怜孤宦潮阳守,憔悴无人与上闻。
昨夜三清醮罢迟,步虚声逐翠云飞。小仙自向人间去,留得青词袖里归。
新秋过雨月如霜,缓足蓬莱彻上方。翠木玲珑藏宝界,白烟浓淡锁华堂。书名越艳谁兴发,角动单于自感伤。山似卧龙天似水,却疑身在海中央。
依然这后村翁,阿谁改换新曹号。虚名砂砾,旁观冷笑,何曾明道。吟歇后诗,说无生话,热瞒村獠。被儿童盘问,先生因甚,身顽健、年多少。不茹园公芝草。不曾餐、安期瓜枣。要知甲子,陈抟差大,邵雍差小。肯学痴人,据鞍求用,染髭藏老。待眉毛覆面,看千桃谢,阅三松倒。
接禄才余岁,为邦近故园。案图三万户,镇静五千言。雪尽春泥滑,风生沙水昏。犹须放琴客,坐席稍能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