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眠无恨自凄凄,真听人间乌夜啼。
明月未教尘镜掩,华堂歌舞乍高低。
晁说之(一○五九~一一二九),字以道,一字伯以,济州鉅野(今山东巨野)人(《宋史·晁补之传》)。因慕司马光爲人,自号景迂生。神宗元丰五年(一○八二)进士。哲宗元祐初,官兖州司法参军,绍圣时爲宿州教授,元符中知磁州武安县。徽宗崇宁二年(一一○三),知定州无极县。后入党籍。大观、政和间临明州造船场,起通判鄜州。宣和时知成州,未几致仕。钦宗即位,以着作郎召,除秘书少监、中书舍人,復以议论不合,落职。高宗立,召爲侍读,后提举杭州洞霄宫。建炎三年卒,年七十一。有《嵩山文集》(又名《景迂生集》)二十卷。事见《嵩山文集》附录其孙子健所作文集后记,《晁氏世谱节录》,及集中有关诗文。 晁说之诗,以四部丛刊续编影印旧钞本《嵩山文集》(集中“祯”字皆缺,注“今上御名”,当沿宋本之旧)爲底本。校以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夜闻乌啼》是宋代晁说之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夜晚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凄凉和孤寂之情。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不眠无恨自凄凄,
真听人间乌夜啼。
明月未教尘镜掩,
华堂歌舞乍高低。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夜晚的乌鸦啼叫为主题,通过描绘夜晚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忧伤。诗的开头写道“不眠无恨自凄凄”,表达了诗人无法入眠的心情,内心的凄凉和无尽的忧愁。接着,诗人写道“真听人间乌夜啼”,强调了乌鸦的啼叫声真实地传达到了人间,进一步加深了诗人的孤独感。
接下来的两句“明月未教尘镜掩,华堂歌舞乍高低”描绘了一个华丽的宫殿场景,但这种华丽与诗人内心的凄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明月照耀下的宫殿,本应是繁华喜庆的场景,但诗人却感受到了其中的冷寂和孤独。华堂上的歌舞声乍高乍低,也映衬出诗人内心的起伏和矛盾情绪。
整首诗词通过对夜晚景象的描绘,以及对内心情感的抒发,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忧愁和对人间世事的感慨。这种对繁华背后孤寂的揭示,使得诗词更具有深远的意义,引发读者对生命和人情的思考。
青山修竹矮篱笆,彷佛林泉隐者家。酷爱绿窗风日美,鹤梳轻毳乱杨花。
妾住越城南,离居不自堪。采花惊曙鸟,摘叶喂春蚕。懒结茱萸带,愁安玳瑁簪。侍臣消瘦尽,日暮碧江潭。
莺蝶太匆匆。恼杀哀翁。牡丹开尽状元红。俯仰之间增感慨,花事成空。垂柳绿阴中。粉絮濛濛。多情多病转疏慵。不是东风孤负我,我负东风。
翠袖娇鬟舞石州。两行红粉一时羞。新声难逐管弦愁。白发主人年未老,清时贤相望偏优。一尊风月为公留。
物贵皆由楮币轻,近闻五岭亦通行。旧时白苇黄茅里,有犬鸡声布有声。
力荐资深入柏台,独延吉甫客翘材。如何岁晚钟山寺,只见黄州副使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