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得湖光万顷多,傍如九叠更嵯峨。
百年未死须闲在,一日不来如景何。
意远已知贪雪月,身安犹欲镇风波。
只愁顽似云间石,更有何人为琢磨。
曹彦约(一一五七~一二二九),字简甫,南康军都昌(今属江西)人。孝宗淳熙八年(一一八一)进士,歷建平尉、桂阳军录事参军、知乐平县,主管江西安抚司机宜文字。宁宗开禧三年(一二○七)知汉阳,嘉定元年(一二○八),提举荆湖北路常平茶盐,权知鄂州兼湖广总领,改提点刑狱,迁湖南转运判官。三年,除知潭州兼荆湖南路安抚。五年,以事罢。八年,除利州路转运判官兼知利州。十年,知隆兴府兼江南西路安抚。十五年,除兵部侍郎兼同修国史、实录院同修撰。理宗绍定元年十二月卒,年七十二。有《昌谷类稿》六十卷等,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昌谷集》二十二卷。事见《鹤山大全集》卷八七《宝章阁学士通议大夫致仕曹公墓志铭》。 曹彦约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酌校残本《永乐大典》所录。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一碧万顷堂》是宋代诗人曹彦约所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乞得湖光万顷多,
傍如九叠更嵯峨。
百年未死须闲在,
一日不来如景何。
意远已知贪雪月,
身安犹欲镇风波。
只愁顽似云间石,
更有何人为琢磨。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幅湖光如碧、连绵起伏的景象。诗人表达了对湖光的向往,以及对宁静与美好的追求。他希望能够长寿而闲适地享受湖光的美丽。诗人深知内心的远大抱负,渴望在平静的环境中安身立命,以抵御外界的风波和纷扰。然而,他感到自己的坚持像云间的石头一样固执,更加渴望有人能够理解他的心境和追求。
赏析:
《一碧万顷堂》以清新脱俗的语言描绘了湖光的壮丽景色,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向往。通过对湖光的描绘,诗人可以映射自己内心的宁静和追求。他希望能够摆脱尘世的喧嚣,过上宁静而自由的生活。诗中的湖光象征着宁静、美好和纯洁,与诗人内心的追求相呼应。
诗人对湖光的形容生动而富有想象力,将其比喻为连绵起伏的山峦。这种描绘方式使诗人的情感更加鲜活地表达出来。他表达了对长寿和安宁的渴望,同时也展示了对世俗纷扰的厌倦和拒绝。诗中提到的“贪雪月”和“镇风波”则是诗人对自身追求和保护的意象,进一步强调了他对宁静和安全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对湖光的描绘,展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诗人表达了对理解和欣赏的渴望,同时也对自己的执着和固执心境产生了一丝无奈之情。这首诗以其独特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宋代诗人的独特审美观和对内心世界的探索。
高情不与俗人知,耻学诸生取桂枝。荀宋五言行世早,巢由三诏出溪迟。操心已在精微域,落笔皆成典诰词。一鹗难成燕雀伍,非熊本是帝王师。贤臣虽蕴经邦术,明主终无谏猎时。莫道百僚忧礼绝,兼闻七郡怕天移。直缘材力头头赡,专被文星步步随。不信重言通造化,须臾便可变荣衰。
有骥在野,百过不呻。子不我良,岂无他人。絷我于厩,乃不我驾。遇我不终,不如在野。秃毛于霜,寄肉于狼。宁彼我伤,人不我顾?无子我忘。知
好山倒合诗人管,新出东岩付此公。略向画图曾半面,石床定许听松风。
客路元来促,春情本自长。送愁谁纳款,遣癖又无方。失性陪飘雪,凋颜自染霜。吟君春雨句,萦拂为牵肠。
司徒东镇驰书谒,丞相西来走马迎。两府元臣今转密,一方逋寇不难平。
自处若素士,不知为贵游。多闻每是正,寡欲更清修。方借望郎重,已深宗国忧。嗟哉事竟尔,乔木委林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