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方虽尔异,天性本然同。
自昔闻曾子,如今在海东。
林同(?~一二七六),字子真,号空斋处士,福清(今属福建)人。以廕授官,弃不仕。恭帝德祐二年,元兵破福清,被执,不屈死。有《孝诗》一卷,刘克庄爲之序(《后村大全集》卷九六)。元《昭忠录》有传。《宋史》卷四五二《忠义传》事迹不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六四已作辨正。 林同诗,以顾氏读画斋刊《南宋群贤小集》本爲底本,参校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编爲一卷。
《夷狄之孝十首·百济王扶余义慈》是宋代诗人林同的作品。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夷狄王子的孝道事迹。以下是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百济王扶余义慈,
纵然身处异域之中,
他的天性却与我们相同。
自古以来,我们就听闻曾子的故事,
而今他的精神在海东大地上延续着。
这首诗词通过夷狄王子的孝道行为,表达了人性的共通性和孝道的普世价值。诗人认为,不论身处何种文化背景和地域,人们的天性本质是相同的,都有情感和家庭观念。他以百济王扶余义慈为例,强调了孝顺的重要性,将其视为一种超越文化和地域的道德行为。
这首诗词鼓励人们超越种族、文化和地域的差异,关注人类共同的情感和价值观。它提醒我们,在不同的文化交流和相互理解中,我们应该尊重和欣赏他人的行为,尤其是那些展示出孝道精神的人。这样的行为不仅是对家庭的尊重,也是对人性的肯定。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孝道的赞美和对人性共通性的思考。它通过具体的人物形象,展示了孝顺的力量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价值。这样的主题和思想在宋代的文化氛围中具有重要意义,也对后世的文学和人文思想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芭蕉滴滴窗前雨。望断江南路。乱云重叠几多山。不似倦飞鸥鹭、便知还。角声更听谯门弄。夜夜思归梦。鄱江楼下水含漪。孤负钓滩烟艇、绿蓑衣。
鳞甲何多,羽毛无数,悟来佛性皆同。世人何事,刚爱口头浓。痛把群生割剖,刀头转、鲜血飞红。〔□□□〕,零炮碎炙,不忍见渠侬。喉咙。才咽罢,龙肝凤髓,毕竟无踪。谩赢得、生前夭寿多凶。奉劝世人省悟,休恣意、激恼阎翁。轮回转,本来面目,改换片时中。
欢异且交亲,酒生开瓮春。不须愁犯卯,且乞醉过申。折草为筹箸,铺花作锦裀.娇莺解言语,留客也殷勤。
莫教独欠赤松游。
新凉泻轩槛,草木带秋声。阔水倒岚影,洗磨刀戟明。百虫暮吟动,一鸟归思轻。晚律骇徂景,羁怀念劳生。去国亦已久,己年今复庚。官仓容雀耗,世路忌蜗争。顾我实荒浪,误抛樵与耕。竹木微迳在,奚独古人行。
我昔官房子,长怀忠穆贤。里无行马第,山有卧牛阡。当代三公後,惟君五福全。桐棺远归祔,追旧几潸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