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即巴丘戍,相传鲁肃城。
古今余往事,兵火剩残生。
楚水为渔便,湘湄赖舌耕。
地灵如获托,亦足寄遐情。
陈昂(《淳熙三山志》作昴,疑误),字直孙,长溪(今福建霞浦)人。徽宗政和五年(一一一五)进士,授承事郎。高宗绍兴三年(一一三三),除秘书丞,迁都官员外郎(《南宋馆阁录》卷七)。四年,爲枢密院检详诸房文字(《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卷八一)。五年,知信州(同上书卷九四)。事见《淳熙三山志》卷二七。
《移居巴陵》是一首作者不详的诗词,描述了诗人迁居巴陵后的感受和思考。以下是我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移居巴陵
此即巴丘戍,相传鲁肃城。
古今余往事,兵火剩残生。
楚水为渔便,湘湄赖舌耕。
地灵如获托,亦足寄遐情。
译文:
我此刻居住在巴陵,
据说这里是鲁肃的城池。
历史的沧桑和现实的残酷交织在一起,
战乱之后,我侥幸留存。
楚水为我提供了渔猎的便利,
湘湄之间我依靠耕种谋生。
大地的灵气仿佛将我托于怀抱,
足以满足我对遥远故乡的思念。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迁居巴陵后的生活景象和内心感受。诗中提到的巴丘戍和鲁肃城是历史上的地名,暗示了这个地方曾经发生过战乱和动荡。诗人通过描述战乱之后的残存和自己在这个地方的谋生方式,表达了对历史的思考和对生活的感慨。楚水和湘湄象征着当地的河流,诗人依靠捕鱼和耕种来维持生计,表达了对自然的依赖和对平凡生活的珍惜。最后,诗人表示这片土地给予了他安身立命的机会,同时也寄托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赏析:
《移居巴陵》展示了诗人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触发读者对历史和生活的思考。诗人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战乱之后的残酷现实和自己在其中的生活,表达了对历史的敬畏和对生活的感慨。通过描述自然的恩赐和对故乡的思念,诗人传达了对平凡生活的珍视和对家乡的眷恋。整首诗以悠远、凄凉的笔调展示了作者的情感和对人生的思索,引发读者对历史、生活和人情的共鸣。该诗以简洁的文字表达了深刻的情感和思考,具有一定的艺术魅力和思想内涵。
拂拭桃笙设葛幮,床头老易卷还舒。惯听小子嘲师语,懒作痴人骂鬼书。无复出神游帝所,有时信脚到华胥。独怜短梦匆匆觉,不晓希夷睡月馀。
语言硬净如生铁,眼目高明烁太阳。今日江湖无此作,令人三叹忆平羌。
枯木扶疏夹道傍,野梅倒影浸寒塘。朝阳不到溪湾处,留得横桥一板霜。
花昔罗浮山下居,肌肤玉雪缟衣裾。冷斋不到朝云死,独与松风伴大苏。
日惟上巳,时亨有巢。中尊引桂,芳筵藉茅。书僮橐笔,膳夫行炰。烟霏万雉,花明四郊。沼蘋白带,山花紫苞。同人聚饮,千载神交。
簿书本不俗,定能碍凉颸。少陵冰壑心,却恨与事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