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苟非,自有异。
事苟是,安有二。
邵雍(一○一一~一○七七),字尧夫。祖籍范阳(今河北涿州),早年随父移居共城(今河南辉县)苏门山下,筑室苏门山百源上读书,学者称百源先生。与周敦颐、程颐、程颢齐名,以治《易》、先天象数之学着称。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定居洛阳,以教授生徒爲生。嘉祐七年(一○六二),西京留守王拱辰就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五代节度使安审琦宅故基建屋三十间,爲雍新居,名安乐窝,因自号安乐先生。仁宗嘉祐及神宗熙宁初,曾两度被荐举,均称疾不赴。富弼、司马光、吕公着等退居洛阳时,恒相从游。熙宁十年卒,年六十七。哲宗元祐中赐謚康节。有《伊川击壤集》二十卷。《宋史》卷四二七有传。 邵雍诗,以张蓉镜,邵渊耀跋明初刻《伊川击壤集》爲底本。校以一九七五年江西星子县宋墓出土之《邵尧夫先生诗全集》九卷(简称宋本)、蔡弼重编《重刊邵尧夫击壤集》六卷(简称蔡本),及元刻本(简称元本)、明隆庆元年黄吉甫刻本(简称黄本)、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底本编末之集外诗与新辑得之集外诗合编爲第二十一卷。
《议论吟》是宋代哲学家邵雍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我为您提供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无论事情是否符合常理,总有其特殊之处。
如果事情确实符合常理,又如何会有两种说法呢?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邵雍对事物多样性和相对性的思考。他认为,事情并非都遵循统一的规律,存在着各种不同的特殊情况。而当一件事情确实符合常理时,也会有人对其有不同的看法和解释。
赏析:
《议论吟》以简练的语言道出了邵雍对事物多样性和相对性的认识。他的观点是,事物的本质往往不是绝对固定的,而是具有多样性和相对性的。诗中的“事苟非,自有异”表达了他对于事物特殊性的肯定,即使某件事情违背了常理,也可能有其特殊的原因和解释。而“事苟是,安有二”则反映了他对于事物相对性的思考,即即使一件事情看似符合常理,也会有不同的观点和解释。
这首诗词简洁明了,字里行间流露出邵雍对事物多样性和相对性的深刻洞察。它呈现了邵雍独特的哲学思维和对于事物本质的思考方式。通过这首诗词,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于真理的思索和对于人类认识局限性的反思。它提醒我们在面对事物时要保持开放的心态,不仅要看到事物的共性,还要理解和尊重事物的多样性和相对性。
病骨那禁暑,衰年更作愁。有风依旧热,初伏几时秋。瓜果谁新饷,馋涎小忍休。金盆井花水,且看玉双浮。
漫郎西笑费三年,故业新闻腹果然。长尘剧谈抽茧绪,短檠细字缀蚕眠。频惊陆海风波梦,未了京尘粥饭缘。後日重来应访旧,五湖烟浪有渔船。
野迥人来少,天平鸟去长。鱼梁四寸罟,樵市五家浆。谷转留寒雾,霞休罢夕阳。不须教目极,即是到回肠。
篱落能相近,渔樵偶复同。苔封三径绝,溪向数家通。犬吠寒烟里,鸦鸣夕照中。时因杖藜次,相访竹林东。
道吾当年不肯道,渐源中路没商量。先师灵骨今犹在,无用扶锹上法堂。
对代勤民岂外轻,声名今已播边亭。风摇铃阁终晨静,雨锁棠阴满地青。赐表殊功宜冕服,荣分从吏亦缇屏。如公学问留闲郡,东壁何人应二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