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滴庵上茅,风乱窗外竹。
繁声夜入耳,欲寐不得熟。
独怀归田客,石径滑马足。
连山暗秋雾,一灯何处宿。
韩维(一○一七~一○九八),字持国,颍昌(今河南许昌)人。亿子,与韩绛、韩缜等爲兄弟。以父荫爲官,父死后闭门不仕。仁宗时由欧阳修荐知太常礼院,不久出通判泾州。爲淮阳郡王府记室参军。英宗即位,召爲同修起居注,进知制诰、知通进银臺司。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迁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因与王安石议论不合,出知襄州,改许州,歷河阳,復知许州。哲宗即位,召爲门下侍郎,一年余出知邓州,改汝州,以太子少傅致仕。绍圣二年(一○九五)定爲元祐党人,再次贬谪。元符元年卒,年八十二。有集三十卷,因曾封南阳郡公,定名爲《南阳集》(《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宋史》卷三一五有传。 韩维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南阳集》爲底本,校以清丁丙收藏的旧钞本(简称旧钞本,今藏南京图书馆)。录得的集外诗附于卷末。集中诗多重出,如卷七、卷八重《城西二首》,卷七《和三兄题蜀中花园》与卷一○《和景仁赋才元寄牡丹图》诗亦重。《城西二首》删卷八重出诗,因卷一○的重出诗有自注,删省卷七中一首。
《忆宁极》是宋代诗人韩维的作品。这首诗以简洁、清新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宁静幽静的夜晚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以下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雨滴庵上茅,
风乱窗外竹。
繁声夜入耳,
欲寐不得熟。
这首诗以雨滴庵上茅、风乱窗外竹的景象开篇。雨滴庵上茅,形象生动地描绘出雨水滴落在茅草屋顶的场景,突显了夜晚的宁静与静谧。风乱窗外竹则表现出风势猛烈,窗外的竹子在风中摇曳不定,增添了一丝狂野与动荡的氛围。
繁声夜入耳,欲寐不得熟。这两句表达了繁杂的声音夜晚传入耳中,使诗人难以入眠。繁声可能指的是夜晚的各种杂音,如虫鸣、蛙鸣、风声等,形容了夜晚的喧嚣与不安宁。通过这种对声音的描绘,诗人进一步强调了宁静的重要性。
独怀归田客,
石径滑马足。
连山暗秋雾,
一灯何处宿。
接下来,诗人表达了对归田生活的思念。独怀归田客,表明诗人心中怀念着远离尘嚣、归田田园的生活。石径滑马足,形象地描绘了石板路上马蹄的滑动声,给人一种回归自然的感觉。
连山暗秋雾,一灯何处宿。这两句描绘了连绵的山峦间笼罩着浓密的秋雾,给人一种神秘而幽静的感觉。一灯何处宿,则表达了诗人在思念故乡的同时,也在思考一个人孤独灯火下的归宿之处。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夜晚的景象,运用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和宁静生活的思念。通过对声音与景象的刻画,诗人传达了对安宁与归宿的向往,同时也带给读者一种静谧与深思的情感体验。
公馀陪侍九锁行,花已凋残莺已老。舞蛟亭下泉如奔,伏虎岩前景尤好。四围翠巘悉可跻,一点红尘浑不到。坐中元白非一人,自愧才疏难压倒。
花王独占春风远。看百卉、芳菲遍。五福长随今日宴。粉光生艳,宝香飘雾,方响流苏颤。寿祺堂上修篁畔。乳燕双双贺新院。玉斝明年何处劝。旌方童满路,貂蝉宜面,归觐黄金殿。
归去去。风急兰舟不住。梦里海棠花下语。醒来无觅处。薄幸心情似絮。长是轻分轻聚。待得来时春几许,绿阴三月暮。
潇洒一区山四围,朱帘高卷昼阴移。三竿已上其谁报,一线初长也自知。鼓腹晒书春拍拍,蓬头晞发暖垂垂。晴窗大得志机趣,渴爵窥盆更不疑。
何处人间淑景新。刘家池馆鲍家春。后庭花唱空琼树,曲水宫妆见丽人。金作粉,麝为尘。一枝千叶拥黄云。花工可是多情思,梦逐凌波问洛
送文迎武递参差,一始一终光圣仪。四海生人歌有庆,千龄孝享肃无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