贱贫奔走食与衣,百日奔走一日归。
平生欢意苦不尽,正欲老大相因依。
空房萧瑟施繐帷,青灯半夜哭声稀。
音容想像今何处,地下相逢果是非。
王安石(一○二一~一○八六),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歷签书淮南判官、知鄞县、通判舒州,召爲群牧判官。出知常州,移提点江东刑狱。嘉祐三年(一○五八),入爲度支判官,献万言书极陈当世之务。六年,知制诰。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出知江宁府。寻召爲翰林学士。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除参知政事,推行新法。次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七年,因新法迭遭攻击,辞相位,以观文殿学士知江宁府。八年,復相。九年,再辞,以镇南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判江宁府。十年,免府任,爲集禧观使,居江宁钟山。元丰元年(一○七八),封舒国公。后改封荆。哲宗元祐元年卒,年六十六。赠太傅。绍圣中謚文。着有《临川集》一百卷、《唐百家诗选》二十卷、《新经周礼义》二十二卷(残)。另有《王氏日录》八十卷、《字说》二十卷、《老子注》二卷、《洪范传》一卷、《论语解》十卷,与子雱合着《新经诗义》三十卷,均佚。事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四《王荆公安石传》。《宋史》卷三二七有传。 王安石诗,有全集本和诗集李壁注本两个系统。今以明嘉靖三十九年吉阳何氏抚州覆宋绍兴中桐庐詹大和刊《临川先生文集》(《四部丛刊初编》影印,其中诗三十七卷,第三十八卷有六首四言诗)爲底本。校以南宋龙舒刊《王文公文集》本(简称龙舒本),张元济影印季振宜旧本《王荆文公诗李雁湖笺注》本(张氏以爲系元大德本,据今人考证,实明初刻本,简称张本),清缪氏小岯山房刊本(简称缪本),日本蓬左文库所藏朝鲜活字本(简称蓬左本)。校本多出底本的诗,以及从他书辑得的集外诗,分别编爲第三十八、三十九、四十卷,各本多有与他人诗集互见或误收的诗,前人已多有指明。爲谨慎计,凡本集各本已收的诗,仍全部收入,在诗题下加注或加按说明;《瀛奎律髓》误收的他人诗,入存目。
诗词:《一日归行》
贱贫奔走食与衣,
百日奔走一日归。
平生欢意苦不尽,
正欲老大相因依。
空房萧瑟施繐帷,
青灯半夜哭声稀。
音容想像今何处,
地下相逢果是非。
中文译文:
贱贫之身,奔波劳碌为了温饱衣食,
百日艰辛只为了一天的归家。
一生中的愉悦和希望无法尽情享受,
正想与亲人共度余生。
空房冷落,挂着薄丝帷幕,
夜半时分,青灯下哭声微稀。
想象着音容,不知此刻何处,
死后相逢,果真是喜非喜。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贫困而辛苦的人,为了温饱食衣不得不奔波劳碌。尽管经历了百日的艰辛,但他只求得一天的归家之乐。然而,他的一生欢乐与希望并没有得到充分的满足,他渴望与亲人共度晚年。
诗中的空房冷落,落寞地挂着薄丝帷幕,夜半时分青灯下哭声微稀。这些描写表达了主人公的孤独和悲伤,也突显了他的贫困和无奈。诗人通过这些形象描写,展现了主人公的境遇和内心的痛苦。
最后两句表达了主人公在死后的想象和猜测。他思念着亲人的声音和容颜,但却不知道此刻他们身在何处。地下相逢指的是死后的相聚,诗人暗示死后的相逢可能会带来喜乐,也可能会带来痛苦。
赏析:
《一日归行》通过质朴的语言和生动的描写展现了贫困与辛苦的生活,以及对亲情和温暖家庭的向往。诗人通过对孤独和悲伤的描写,唤起了读者对生活中不幸和辛酸的共鸣。同时,诗中的最后两句给人以深思,引发人们对死后命运的思考。
这首诗词展示了王安石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洞察和对家庭情感的关怀。它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普通人的心声,打动了读者的心灵。通过对贫困生活的描写和对亲情的思念,诗人成功地传达了人们对温暖和幸福的向往,以及对生死的思考。
玉烛重开岁,璇杓复建寅。谁知康寿殿,四序只长春。
淮上霜浓衰草黄,阿{皴去皮加兔}健走何如獐。不知聚族加缚,妙手乃有明山张。生来阿{皴去皮加兔}素狡狯,何术聚致如驱羊。拔豪撷颖不敢惜,一一顺听伏且僵。人生切勿恃一枝,善走古有执盖郎。不惟平地傅两翼,仍以俘馘浮长江。一朝发愤辽东岸,逝水亦复随浮梁。只今红绡莹玉管
畏景还迎日,追凉偶溯风。泉声山上下,松影路西东。远览心犹壮,清吟语自工。雨多何所喜,郡国庆年丰。
一聆清话觉昏蒙,樽酒何时可再同。最是秋风恃轻薄,易吹羁袂作西东。
建德我故国,归哉遄我驱。除道得欢伯,荆棘无复余。满怀秋月色,未觉饥肠虚。平林过西风,为我起笙竽。定知张公子,能共寂寞娱。执此以赠君,意重貂襜褕。破帽与青鞋,耐久心亦舒。危处要进步,安处勿停车。成亏在道德,不在功利区。收视以为期,问君此何如。开尊且复饮,辞费
浮生饱外莫求余,羁旅东来计已疏。肩耸已高犹索句,眼明无用且翻书。百年子莫占元绪,万法吾今付子卢。惟有登临心未厌,黄山闻道胜衡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