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原踏遍拾芳蘅,归听城头打二更。
野渡无人舟早宿,山蹊有月马迟行。
人家灯落半江影,僧寺钟来隔岸声。
世路百年双屐底,青山不老白头生。
何梦桂(一二二九~?)(生年据本集卷一○《王石涧临清诗稿跋》),字严叟,幼名应祈,字申甫,别号潜斋,严州淳安(今属浙江)人。度宗咸淳元年(一二六五)进士。授台州军事判官,改太学录,迁博士,通判吉州。召爲太常博士,累迁大理寺卿,知时事不可爲,引疾去。入元累徵不起。有《潜斋集》十一卷。事见本集附录《何先生家传》、明嘉靖《淳安县志》卷一一。 何梦桂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顺治十六年何令范重修本(简称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邑水南夜归即景》是宋代诗人何梦桂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郊原踏遍拾芳蘅,
归听城头打二更。
野渡无人舟早宿,
山蹊有月马迟行。
人家灯落半江影,
僧寺钟来隔岸声。
世路百年双屐底,
青山不老白头生。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夜晚归乡的景象。他走过郊原,采摘了芳香的蘅芜,回到城头时听见了敲打二更的声音。他经过无人的野渡,船只已经过早地停在那里过夜;在山间小径上,月亮升得有点晚,他的马儿也因此行进得稍微缓慢。在他经过的人家中,灯光映照在半江中,水面上显现出模糊的倒影;离岸不远的僧寺,钟声隔着江水传来。这首诗表达了世事如逝,百年光阴荏苒,人们的生活在变化,而青山却依然在那里,永远年轻。
赏析:
《邑水南夜归即景》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夜晚归乡的景象,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类生活的描写,表达了人世间的瞬息万变与青山长存的对比。诗中运用了对比手法,如郊原与城头、野渡与山蹊、人家与僧寺等,以突出作者归乡路上的种种感受和观察。诗人通过描绘夜晚的景象,展现了一种寂静而又祥和的氛围,让读者感受到岁月流转中的变迁与不变。
诗词中的"世路百年双屐底,青山不老白头生"表达了人生的短暂和世事的变迁。百年的世事犹如双屐(古代一种鞋子)的底,磨损得很快,而青山却不老,白头依然年轻。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和自然之间的对比思考,表达了对青山恒久不变的向往和敬畏之情。
整首诗以简短的语言展示了自然景物和人生哲理,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对比手法,使诗词充满了意境和思考。读者在欣赏这首诗词时,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人生短暂和自然永恒的感慨,同时也引发对于人生变迁和生命意义的思考。
方信先生大有功,光皇只是暂时雄。东都二百年名节,全在桐江一钓风。
寒食清明春事好,公家霁月光风。年时犹记雨声中。州侯陈乐舞,法从酒杯同。坐上王杨虽自散,酴醿依旧香浓。待将诗易寿无穷。鸢飞鱼跃矣,风虎更云龙。
乾德之五星,旋于降娄,开文祥兮。太常之英姿,跨颉历籀,开大荒兮。游艺之神,{左车右兰}古轹今,奚钟王兮。维副车之题,在承平时,谨瑟藏兮。维北宫之玺,施于中兴,传帝皇兮。维臣其得之,锦弢琼函,绚宸章兮。
新破荆州得水军,鼓行夏口气如云。千艘已共长江崄,百胜安知赤壁焚。觜距方强要一斗,君臣已定势三分。古来伐国须观衅,意突成功所未闻。
本是三山侣,闲为七泽游。放宽千里目,散遣一身愁。诗韵松来往,经窗竹献酬。蒙头一衲外,万事看浮沤。
圆渟知异脉,方折纪灵踪。濯月金规满,含风石镜融。平湖隐作浪,曲涧泻为淙。一入昆明去,千秋照绮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