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分石鼎暮江寒,灰拨砖炉白雪乾。
蟹眼已收鱼眼出,酥花翻作乳花团。
撑肠尚有书千卷,枵腹无忧食一箪。
只欠绿珠煎点在,诗情宁使愧麤官。
虞俦,字寿老,宁国(今属安徽)人。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进士。初爲广德、吴兴二郡教官(本集卷三《再用韵述怀》注),歷绩溪令,知湖州、婺州(本集卷二《林子长见访……》注)。淳熙十六年(一一八九),爲太学博士,迁监察御史(本集卷六《轮对札子》题注、《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九之六),光宗绍熙元年(一一九○),爲国子监丞(《宋会要辑稿》选举二二之九),宁宗庆元二年(一一九六),爲淮南东路转运副使(本集卷六《被召上殿札子》题注)。三年,转江南西路转运副使兼知平江府。四年,改知庐州(《吴郡志》卷七、卷一一)。嘉泰元年(一二○一),除中书舍人(本集卷六《已见札子》题注)。二年,迁兵部侍郎(《宋会要辑稿》兵二六之一三)。生平崇敬唐白居易,家建尊白堂,有《尊白堂集》二十二卷(本集卷首陈贵谊序),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六卷,其中诗四卷。明嘉靖《宁国府志》卷八有传。 虞俦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以酥煎小龙茶因成》是宋代诗人虞俦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水分石鼎暮江寒,
灰拨砖炉白雪乾。
蟹眼已收鱼眼出,
酥花翻作乳花团。
撑肠尚有书千卷,
枵腹无忧食一箪。
只欠绿珠煎点在,
诗情宁使愧麤官。
诗意:
这首诗词以煎茶的过程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于品茶的热爱和追求高品质的茶叶的渴望。通过描绘煎茶的场景和细节,诗人展示了他对生活中细腻的感受和对高雅品味的追求。
赏析:
首句描述了暮色下江水的寒冷,石鼎中的水分逐渐消散。第二句描绘了灰砖炉上的白雪,暗示这是冬日的景象。蟹眼已收,鱼眼出,表达了茶叶煮沸后的状态,茶叶开始翻滚。接下来的两句将茶叶的形态比喻为酥花和乳花团,形象生动地展示了煎茶的过程和茶汤的质地。
接下来的两句表达了作者心境的转变。撑肠尚有书千卷,枵腹无忧食一箪。撑肠即指满足胃口,尚有书千卷表示有丰富的知识积累,而枵腹无忧食一箪则强调了物质生活的简朴。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心态的平和和对内在修养的追求。
最后一句只欠绿珠煎点在,诗情宁使愧麤官,表达了作者对于完美煎茶的向往和对自身诗词表达能力的自省。绿珠指的是茶叶,煎点在则表示将茶叶放入茶具中煎煮。诗人表示自己的诗情应当能够配得上这样的茶艺,而不辜负了自己作为一个官员的身份。
整首诗词通过对茶艺过程的描绘和对自身境遇的反思,表达了作者追求高品质生活和内心修养的追求。同时,诗人通过对细节的刻画和意象的运用,使得整首诗词富有生动的画面感,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
长檠当昼知无用,团扇经秋叹已陈。我独不才端有似,五年泽国又逢春。
纤云扫迹。万顷玻璃色。醉跨玉龙游八极。历历天青海碧。水晶宫殿飘香。群仙方按霓裳。消得几多风露,变教人世清凉。
雨近黄梅动浃旬,舟回顾渚斗茶新。问郎紫笋谁家焙,莫是前溪读曲人。
沓嶂宽围巴水通,登临眼界浩无穷。空蒙岚翠云烟外,明灭波光树影中。莫咏枫林伤极目,且依苹末挹雄风。中原十载人将尽,相见休嗟休转蓬。
亭兰风蕙,昨日山阴曲。又过五峰来,听华堂、管弦丝竹。今年风物,著意庆生朝,□鹤舞,黑猿吟,花下眠青鹿。九龄五福,盛事人皆祝。谁识种春翁,等浮云、飞蟊过目。上方渴士,忠节起闻孙,金坡近,玉堂深,莫羡春田绿。
昨暮与君上龙湫,天久不雨无湍流。啸呼拊掌唤不应,怅望颇亦令人愁。夜来雷鼓惊龙起,溪声已觉乱人耳。莫辞重访尊者居,坐看倒翻三峡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