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阁揖仙子,疏塘临隐扉。
水花红四出,山竹翠相围。
云度疑軿下,凫惊恐舄飞。
蜀姜宁可恃,投钓此忘归。
王安石(一○二一~一○八六),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歷签书淮南判官、知鄞县、通判舒州,召爲群牧判官。出知常州,移提点江东刑狱。嘉祐三年(一○五八),入爲度支判官,献万言书极陈当世之务。六年,知制诰。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出知江宁府。寻召爲翰林学士。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除参知政事,推行新法。次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七年,因新法迭遭攻击,辞相位,以观文殿学士知江宁府。八年,復相。九年,再辞,以镇南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判江宁府。十年,免府任,爲集禧观使,居江宁钟山。元丰元年(一○七八),封舒国公。后改封荆。哲宗元祐元年卒,年六十六。赠太傅。绍圣中謚文。着有《临川集》一百卷、《唐百家诗选》二十卷、《新经周礼义》二十二卷(残)。另有《王氏日录》八十卷、《字说》二十卷、《老子注》二卷、《洪范传》一卷、《论语解》十卷,与子雱合着《新经诗义》三十卷,均佚。事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四《王荆公安石传》。《宋史》卷三二七有传。 王安石诗,有全集本和诗集李壁注本两个系统。今以明嘉靖三十九年吉阳何氏抚州覆宋绍兴中桐庐詹大和刊《临川先生文集》(《四部丛刊初编》影印,其中诗三十七卷,第三十八卷有六首四言诗)爲底本。校以南宋龙舒刊《王文公文集》本(简称龙舒本),张元济影印季振宜旧本《王荆文公诗李雁湖笺注》本(张氏以爲系元大德本,据今人考证,实明初刻本,简称张本),清缪氏小岯山房刊本(简称缪本),日本蓬左文库所藏朝鲜活字本(简称蓬左本)。校本多出底本的诗,以及从他书辑得的集外诗,分别编爲第三十八、三十九、四十卷,各本多有与他人诗集互见或误收的诗,前人已多有指明。爲谨慎计,凡本集各本已收的诗,仍全部收入,在诗题下加注或加按说明;《瀛奎律髓》误收的他人诗,入存目。
《揖仙阁》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揖仙阁,
结阁揖仙子,
疏塘临隐扉。
水花红四出,
山竹翠相围。
云度疑軿下,
凫惊恐舄飞。
蜀姜宁可恃,
投钓此忘归。
中文译文:
揖仙阁,
修建阁楼以迎接仙子,
空旷的池塘临近隐秘的门户。
水波泛起红色涟漪,
山林间翠竹相互环绕。
云雾飘过,使人难辨方向,
野鸭惊慌,船只疾飞。
蜀地的姜花更可依靠,
投钓于此,忘却回归之路。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隐居的山水景致。诗人修建了一座名为揖仙阁的楼阁,意在迎接仙子的到来。阁楼建在一片宽敞的池塘旁边,池塘前面是一道隐秘的门户。池塘中的水波泛起红色的涟漪,周围群山中翠竹相互交错。云雾飘过,使人难以判断方向,野鸭受到惊扰,船只飞速驶过。诗人认为蜀地的姜花更加可靠,因此选择在这里钓鱼,忘却了回归的路途。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山水景致,展现了诗人王安石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揖仙阁象征着诗人对仙境般的生活的渴望,而池塘、山竹和云雾等元素则营造出一种恬静、幽深的氛围。诗中的水花红、山竹翠等形象描绘生动,给人以美的享受。云雾的飘过和野鸭的惊飞,使诗词增添了一份动感和生机。最后,诗人选择在这美丽的环境中钓鱼,表达了他对隐居生活的追求和对世俗的超脱。整首诗词以简洁、清新的语言,将自然景色与人的内心情感相结合,展现了诗人对宁静、自由生活的向往,具有浓郁的意境和感染力。
一粒微阳稍兆和,严凝莫奈雪霜多。天人胜负为消长,造物其如所息何。
人穷往往咎文穷,历数前贤半此风。春去林园乃啼鴂,秋来墙壁自鸣虫。世悲工瑟如齐客,我叹好龙多叶公。苦节期君类松柏,根能如石干如铜。
骑鸾玉府尽仙真,短羽愁攀天汉滨。诗懒便应推老手,饮豪独未后诸宾。宫壶银箭刚知夜,笼烛金华已报春。倒载微吟笑儿稚,时清宁是习池人。
风回协气通青律,月破游氛上碧天。万盏华灯辉永夜,一犁甘雨报丰年。梅含宿润粧先试,荑新桑手不拳。云势崇朝殊未已,坐看泽遍先垓田。
朱光灼烁照佳人。含情送意遥相亲。嫣然一转乱心神。非子之故欲谁因。翡翠羣飞飞不息。愿在云间长比翼。佩服瑶草驻容色。舜日尧年欢无极。
记擘吟笺手欲皴,至今满箧玉湖春。郢人妙质何曾死,乞与风斤运用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