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生一片痴,妄意室中物。
自言富可待,到了贫彻骨。
一宵入人家,百宝认仿佛。
拣得真金身,明处是泥佛。
郑清之(一一七六~一二五一),字德源,初名燮,字文叔,鄞(今浙江宁波)人。宁宗嘉定十年(一二一七)进士,调峡州教授。十六年,除国子录。因参预史弥远拥立理宗谋,获信任,宝庆元年(一二二五)除起居郎。二年,权工部侍郎,进给事中。绍定元年(一二二八),签书枢密院事。三年,爲参知政事。六年弥远卒,拜右丞相兼枢密使。端平二年(一二三五),进左丞相。三年,因天灾提举洞霄宫,家治小圃曰安晚,理宗亲书其匾。淳祐七年(一二四七),復拜右丞相兼枢密使。九年,迁左丞相。十一年卒,年七十六,謚忠定。有《安晚堂集》六十卷,今残存六至十二七卷。事见《延祐四明志》卷五、《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七○《丞相忠定郑公行状》,《宋史》卷四一四有传。 郑清之诗,《安晚堂集》七卷以汲古阁影抄《南宋六十家小集》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江湖后集》中多出底本之诗,编爲第八卷。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九卷。
《因笔记贼入空室颂》是宋代郑清之所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主人公因为一时的贪欲而入侵他人家中,却最终发现那些看似珍贵的财物实际上毫无价值的故事。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平生一片痴,
妄意室中物。
自言富可待,
到了贫彻骨。
一宵入人家,
百宝认仿佛。
拣得真金身,
明处是泥佛。
这首诗词表达了主人公一生的贪欲和追求物质财富的心态。他一直认为自己富有,有待于更加富裕的时刻,然而最终却沦落到贫穷的地步。在一夜之间,他侵入了别人的家中,看到了看似珍贵的百宝,但最终发现那些财物并非真正的财富,而是泥制的佛像。
这首诗词通过对主人公贪欲和物质欲望的描绘,展示了人们追求财富和物质的盲目性。作者通过揭示主人公的经历,提醒读者要审视财富的真正价值,追求内心的美好和精神的充实,而不是片面地追求物质的财富。
这首诗词的赏析在于其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和对财富的思考。通过对主人公的遭遇的描写,诗词向读者传达了一种反思的意味,引导人们审视自己对财富的追求和价值观。它提醒人们要珍惜真正有价值的东西,而不是被虚幻的物质欲望所迷惑。整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思想,打动人心,使人产生共鸣。
国步犹艰难,兵革未衰息。万方哀嗷嗷,十载供军食。庶官务割剥,不暇忧反侧。诛求何多门,贤者贵为德。韦生富春秋,洞彻有清识。操持纪纲地,喜见朱丝直。当令豪夺吏,自此无颜色。必若救疮痍,先应去蟊贼。挥泪临大江,高天意凄恻。行行树佳政,慰我深相忆。
玉塞去金人,二万四千里。风吹沙作云,一时渡辽水。天白水如练,甲丝双串断。行行莫苦辛,城月犹残半。晓气朔烟上,趢趗胡马蹄。行人听水别,隔陇长东西。
车马东城咱,芬芳数里尘。风光不相待,愁杀未游人。
星江彼此系行舟,我向南州君北州。彭泽初归元亮醉,沙场远使子卿愁。人生离合花间蝶,世事浮沉柳外鸥。明日沾襟各分手,相思何处倚高楼。
我寻陶隐居,山中多古迹。青障抚清泉,白云抱苍壁。入经碎玉桥,便是幽人宅。仙人昔炼丹,嶙嶒一卷石。俯视直千寻,凌空高百尺。两水落沧洲,滔滔渺无极。拂石坐片时,万籁俱寥寂。但听松风声,耳边生淅淅。长啸白云飞,山雨催诗亟。诗成寄阿谁,赏识惟贞白。
一從得玉旨,勒马幽燕起。河北与河南,一万五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