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无武备擒戎虏,又乏文章骋国才。
甓社湖中有明月,可怜不肯入君怀。
晁说之(一○五九~一一二九),字以道,一字伯以,济州鉅野(今山东巨野)人(《宋史·晁补之传》)。因慕司马光爲人,自号景迂生。神宗元丰五年(一○八二)进士。哲宗元祐初,官兖州司法参军,绍圣时爲宿州教授,元符中知磁州武安县。徽宗崇宁二年(一一○三),知定州无极县。后入党籍。大观、政和间临明州造船场,起通判鄜州。宣和时知成州,未几致仕。钦宗即位,以着作郎召,除秘书少监、中书舍人,復以议论不合,落职。高宗立,召爲侍读,后提举杭州洞霄宫。建炎三年卒,年七十一。有《嵩山文集》(又名《景迂生集》)二十卷。事见《嵩山文集》附录其孙子健所作文集后记,《晁氏世谱节录》,及集中有关诗文。 晁说之诗,以四部丛刊续编影印旧钞本《嵩山文集》(集中“祯”字皆缺,注“今上御名”,当沿宋本之旧)爲底本。校以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因客谈湖中大珠作》是宋代晁说之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富有哲理的意象,表达了作者对自身才华的无奈和对时代局势的思考。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既无武备擒戎虏,
又乏文章骋国才。
甓社湖中有明月,
可怜不肯入君怀。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湖中的大珠为象征,通过对珠子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身才华的无奈和对时代局势的思考。
首先,诗的前两句“既无武备擒戎虏,又乏文章骋国才”表达了作者对自身才华的无奈。作者意指自己既没有武力征服敌人的能力,也没有才华施展国家的能力。这种无奈的表达反映了作者对自身能力的自省和对时代要求的思考。
接着,诗的后两句“甓社湖中有明月,可怜不肯入君怀”通过描绘湖中的明月,表达了作者对时代局势的思考。明月象征着美好和希望,而湖中的明月却无法进入君怀,暗示了时代的局限和困境。作者或许在这里表达了对时代的无奈和对美好未来的渴望。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湖中大珠和明月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自身才华和时代局势的思考。它以简洁而富有哲理的语言,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对时代的思考,给人以深思和启示。
便有凤从千仞下,更无虎守九重门。拔茅初喜仕途泰,起蕝乃知皇帝尊。
性觉妙明,本觉明妙。与太虚等量,与物情同道。应色应声,随听随眺。入三世而非去来,混万缘而无正倒。云日低时字雁横,夜蟾落处孤猿叫。
曾将一苇渡瀛洲,信脚中原万里游。日出扶桑极东处,云归滇海最西头。经留翙几香犹炧,棋敛纹楸子未收。老我飘蓬江汉上,几回中夜惜汤休。
侧听弦歌宰,文书游夏徒。故园欣赏竹,为邑幸来苏。华省曾联事,仙舟复与俱。欲知临泛久,荷露渐成珠。
昔人别馆淹留处,卜筑东山学谢家。丛桂半空摧枳棘,曲池平尽隔烟霞。重开渔浦连天月,更种春园满地花。依旧秋风还寂寞,数行衰柳宿啼鸦。
亦有入城路,门前秋草长。荷锄书在手,负锸醉为乡。霜流溪流涩,厨烟树叶香。为贫从俭约,犹欠半年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