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撼涛声上,山埋雾气中。
郊原成泽国,舟楫羡鱼翁。
浙右田应没,巴西雪更融。
斯民恐鱼鳖,孰为诉苍穹。
方回(一二二七~一三○七),字万里,一字渊甫,号虚谷,别号紫阳山人,歙县(今属安徽)人。早年以诗获知州魏克愚赏识,后随魏至永嘉,得制帅吕文德推荐。理宗景定三年(一二六二)进士,廷试原爲甲科第一,爲贾似道抑置乙科首,调随州教授。吕师夔提举江东,辟充干办公事,歷江淮都大司干官、沿江制干,迁通判安吉州。时贾似道鲁港兵败,上书劾贾,召爲太常簿。以劾王爚不可爲相,出知建德府。恭帝德祐二年(一二七六),元兵至建德,出降,改授建德路总管兼府尹。元世祖至元十四年(一二七七)赴燕觐见,归后仍旧任。前后在郡七年,爲婿及门生所讦,罢,不再仕。以诗游食元新贵间二十余年,也与宋遗民往还,长期寓居钱塘。元成宗大德十一年卒,年八十一。回诗初学张耒,晚慕陈师道、黄庭坚,鄙弃晚唐,自比陆游,有《桐江集》六十五卷(《剡源文集》卷八《桐江诗集序》),已佚。又有《桐江续集》,系元时罢官后所作,自序称二十卷,《千顷堂书目》作五十卷,今残存三十六卷。另有《瀛奎律髓》等行世。回以宋守土官腼顔仕元,以“大物既归周,裸士来殷商”(本集卷二五《送男存心如燕二月二十五日夜走笔古体》)开解,并谀元爲“今日朝廷贞观同”(本集卷二四《送丘子正以能书入都……》),诚属可鄙,所以爲周密《癸辛杂识》别集卷上所深诋。周斥其曾以梅花百咏谀贾似道,当爲事实,集中有“向来世故未曾识,折腰此人(似道)觊斗升”(卷二三《三月二十日张君輗约饮王子由紫霞道院酒字爲韵》),即爲此事之证明。因此前人虽辨周密斥方回或有私愤,而回人品确不能称道。事见本集有关诗文,明弘治《徽州府志》卷七有传。 方回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抄《虚谷桐江续集》(四十八卷,简称清抄本,藏北京图书馆),两本卷次不同,非出一源。底本诗集外之诗、校本多出底本之诗及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淫雨》是宋代诗人方回的作品。诗中描绘了一幅雨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和对人民苦难的关注。
诗词的中文译文:
城撼涛声上,山埋雾气中。
郊原成泽国,舟楫羡鱼翁。
浙右田应没,巴西雪更融。
斯民恐鱼鳖,孰为诉苍穹。
诗意和赏析:
《淫雨》以自然景物雨为背景,通过描绘雨声、雾气和山水的变化来映照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对人民疾苦的关切之情。
首句“城撼涛声上,山埋雾气中”,生动地描绘了雨声如波涛撞击城墙的声音,雾气弥漫在山间,给人一种声景交融的感觉。这里城墙和山峦象征着社会和自然之间的边界,而涛声和雾气则象征着社会中的动荡和迷雾。
第二句“郊原成泽国,舟楫羡鱼翁”,通过描绘郊原成为湖泽之地,船只在雨水中行驶,以及渔民的羡慕,展现了人们对丰收和富裕的向往。这里的湖泽和船只象征着富饶和舒适的生活,而渔民则代表了普通人民的愿望和期盼。
第三句“浙右田应没,巴西雪更融”,描绘了浙江地区的田地被淹没,巴西地区的雪融化消失。这里通过对自然灾害的描写,反映了农田受灾和自然环境的变迁,借此表达了作者对人民生活困境的忧虑。
最后一句“斯民恐鱼鳖,孰为诉苍穹”,表达了作者对人民处境的担忧和对社会不公的愤慨。鱼鳖是人民的象征,诗人担心人民的命运受到威胁,而“苍穹”则代表了天地间的公正和正义。这句诗问出了一个问题,即人民应该如何诉说自己的苦难和无奈,寻求公正和正义。
《淫雨》通过描绘自然景物,抒发了作者对社会现象和人民困境的深切关注,展现了诗人的儿女情长和社会责任感。这首诗以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传达了对人民苦难的关怀,激发了读者对社会问题的思考。
南极星中见老人,禅光垂照喜生春。身如龟鹤心如石,进德功夫常日新。
廼先天皇君,万有七千祀。迄彼大庭时,对於葛天氏。邈计几何年,是生余小子。上清太极公,造道穷天髓。有晋勾漏侯,炼丹极地肺。岂曰其云仍,容或有肖似。阿亾昔吞月,诞日非指李。少长异强袌,世家得源委。谁言空桑生,乃嗣白仲理。少传仕唐朝,香山号居士。不曾受衣盂,漫自
花前顾影粼粼。水中人。水面残花片片绕人身。私自整,红斜领,茜儿巾。却讶领间巾里刺花新。
迎妇金貂宅,之官铜雀台。俱新是婚宦,有素独怜才。簿领时能拨,图书日可开。无劳叹州县,自足脱尘埃。
千里行行近帝都,拍堤新浪喜衔舻。天涯芳草春过尽,楼北浮云客望孤。醉倚东风轻万事,梦留沧海阻归图。为怜何逊多才思,还信休文带灭无。
长安回首空云雾。春梦觉来无觅处。冷烟寒雨又黄昏,数尽一堤杨柳树。楚山照眼青无数。淮口潮生催晓渡,西风吹面立苍茫,欲寄此情无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