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应化非真分第三十二》

无相中为人,天鼓发音声。
汝等诸天人,昔为地狱身。

作者介绍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年二十七落髮,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于袁州开元寺受戒。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干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爲三卷。

作品评述

《应化非真分第三十二》是宋代释印肃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无相中为人,
天鼓发音声。
汝等诸天人,
昔为地狱身。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一个关于生死轮回和修行的主题。诗中提到了无相中的人,指的是在空灵无物的境界中诞生的人。他们身体中的音声如同天鼓般响起。在这里,作者意味着修行者通过超越尘世的束缚,获得了超凡的境界。接着,诗中提到了"汝等诸天人,昔为地狱身",指的是修行者曾经在前世承受着地狱般的痛苦和煎熬,但如今却成为了诸天众生。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修行者的境界和历程。诗中的“无相中为人”表达了修行者在无形无相的境界中诞生,他们脱离了尘世的束缚,拥有了超凡的力量和领悟。天鼓的音声象征着他们内心的洞悉和智慧,以及他们超越凡俗的存在。而“汝等诸天人,昔为地狱身”则表达了修行者曾经经历的苦难和转变。他们曾经是地狱中的众生,但通过修行和悟道,最终获得了超越世俗的境界。

这首诗词简洁而深刻地描绘了修行者的境界和历程,表达了对生死轮回和超脱尘世的思考。它通过对人生意义的探讨,引发人们对于内心的思考和对修行道路的思索。诗中的音韵和意象的运用使得整首诗词凝练而具有震撼力,带给读者一种超脱尘世的感觉。

  • 《用韵答宝叶》

    蒲团出定入玄微,尽是山间林下诗。安得远公陪一笑,朗吟同过虎溪时。

  • 《盛山十二诗·流杯渠》

    激曲萦飞箭,浮沟泛满卮。将来山太守,早向习家池。

  • 《赠曹延》

    混然天性本天成,何必拘泥守意城。识破鸢飞鱼跃事,自知万物不离诚。

  • 《寄张襄州》

    襄阳州望古来雄,耆旧相传有素风。四叶表闾唐尹氏,一门逃世汉庞公。故家遗俗应多在,美景良辰定不空。遥忆习池寒夜月,几人谈笑伴诗翁。

  • 《送从弟赴上都》

    车骑秦城远,囊装楚客贫。月明思远道,诗罢诉何人。

  • 《有骥在野》

    有骥在野,百过不呻。子不我良,岂无他人。絷我于厩,乃不我驾。遇我不终,不如在野。秃毛于霜,寄肉于狼。宁彼我伤,人不我顾?无子我忘。知

版权所有©成语大全网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