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龙未遇风云起,仰活泥沙数尺水。
彼能坐致千里泽,可怜一掬何难致。
时哉未遇可奈何,一掬虽微安敢易。
谁能寄语潭中鱼,相聚须臾莫相忌。
张耒(一○五四~一一一四),字文潜,人称宛丘先生,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生长于楚州淮阴(今江苏淮阴西南)。爲诗文服膺苏轼,与黄庭坚、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神宗熙宁六年(一○七三)进士,授临淮主簿。元丰元年(一○七八),爲寿安尉。七年,迁咸平丞。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以太学录召试馆职,歷秘书丞、着作郎、史馆检讨。元祐末,擢起居舍人。哲宗亲政,以直龙图阁学士出知润州,未几,改宣州。绍圣三年(一○九六),管勾明道宫。四年,坐党籍落职,谪监黄州酒税。元符二年(一○九九),改监復州酒税。徽宗即位,起通判黄州,迁知兖州,召爲太常少卿,出知颍州、汝州。崇宁元年(一一○二),因党论復起,贬房州别驾,黄州安置。五年,归淮阴。大观二年(一一○八)居陈州,政和四年卒,年六十一。有《柯山集》五十卷(另有拾遗十二卷、续拾遗一卷),《张右史文集》六十卷,《宛丘先生文集》七十六卷。《宋史》卷四四四有传。张耒诗,前二十五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柯山集》爲底本;第二十六卷至三十一卷以清光绪广东广雅书局重印武英殿聚珍版《柯山集》附录“拾遗”(陆心源辑)、“续拾遗”爲底本。参校明小草斋钞本《宛丘先生文集》(简称草斋本,藏北京图书馆)、清康熙吕无隠钞本《宛丘先生文集》(简称吕本,藏北京图书馆)、《四部丛刊》影印旧钞本《张右史文集》(简称丛刊本)、民国十八年(一九二九)田毓璠校勘重印粤本《柯山集》(简称田本)等。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三十二、三十三卷。
《应龙》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张耒。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应龙未遇风云起,
仰活泥沙数尺水。
彼能坐致千里泽,
可怜一掬何难致。
时哉未遇可奈何,
一掬虽微安敢易。
谁能寄语潭中鱼,
相聚须臾莫相忌。
诗意:
这首诗以应龙为意象,表达了作者对自己未能得到机遇和成就的无奈之情。诗中的应龙是指一种神秘的龙,传说它能够坐以致富,拥有无尽的财富和权势。然而,作者却感到自己像是一汪泥沙,只能仰望着应龙所在的深邃水域。尽管作者明白自己微不足道,但他仍然渴望像应龙一样拥有广阔的领域和无尽的财富。他感慨时机未到,难以实现自己的愿望,即使只是一掬水,也显得异常艰难。最后,作者向潭中的鱼倾诉心声,希望能够相互聚集,而不是相互排斥。
赏析:
《应龙》这首诗以应龙为象征,抒发了作者对自身命运的无奈和渴望。通过对比自己微不足道的处境和应龙的神秘力量,作者表达了对机遇的渴望和对现实的无奈感。诗中的泥沙和一掬水都是象征性的意象,突出了作者的渺小和对大力量的向往。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简练,通过对应龙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内心的苦闷和对命运的无奈。最后几句,作者寄语潭中的鱼,表达了对人与人之间相互团结、相互帮助的期望,希望人们能够相互聚集而不是相互排斥。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传达了作者对命运的思考和对人际关系的关注,给人以启迪和思索。
楼迥星河转,宵残鼓角催。重门和月锁,寒梦绕花回。
百忧常与事俱来,莫把胸中荆棘栽。但只熙熙闲过日,人间无处不春台。
老色日上面,欢情日去心。今既不如昔,后当不如今。今犹未甚衰,每事力可任。花时仍爱出,酒后尚能吟。但恐如此兴,亦随日销沉。东城春欲老,勉强一来寻。
诵君盈轴三山咏,唤起前回二纪游。老我无因重一到,时将佳句洗昏眸。
赣江当日血成川,谁肯身驰不测渊。尺檄约降诸峒静,单车禽畔一城全。带刀俗染惟新化,横槊诗刊第几编。想与元龙谈世事,亦怜疏拙老林泉。
原思非病贫何患,回也虽贫乐有加。岁晚与谁同此味,梅花深处是君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