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动有几,万变形之。
视听与方,难遏者私。
彭龟年(一一四二~一二○六),字子寿,临江军清江(今江西樟树西南)人。孝宗干道五年(一一六九)进士,授袁州宜春尉,调吉州安福丞。请祠养亲,与张栻、朱熹游,学益进。光宗即位,召除太学博士。绍熙二年(一一九一),迁国子监丞,爲御史臺主簿,四年,改司农寺丞,进祕书郎兼嘉王府直讲。除起居舍人。宁宗即位,迁中书舍人,除侍讲,迁吏部侍郎兼侍读。以上疏劾韩侂胄,出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使。庆元二年(一一九六),落职奉祠,五年,以赵汝愚党追三官勒停(《宋会要辑稿》职官七四之五)。嘉泰三年(一二○三)起知赣州,以疾辞。开禧二年卒,年六十五,謚忠肃。有《止堂集》四十七卷(《宋史·艺文志》),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等书辑爲十八卷,其中诗三卷。事见《攻媿集》卷九六《忠肃彭公神道碑》,《宋史》卷三九三有传。 彭龟年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武英殿聚珍版本(简称殿本)。新辑集外诗一首附于卷末。
《莺鸣十章寄戚伯瑞》是宋代彭龟年所写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莺声响彻,十章献给戚伯瑞。
只有动作有几分,一切万物都在不断变化之中。
视觉和听觉的感受以及周围的环境,难以阻挡的是私心的干扰。
诗意:
这首诗词以莺鸟的鸣叫为主题,表达了物质世界的多变和人类感知的限制。诗人通过莺鸟的鸣叫声,暗示了生命的活力和多样性,同时也揭示出人类感知的局限性。诗人认为人们在感知世界时,往往被自身的私心所干扰,无法真正客观地观察和聆听。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莺鸟的鸣叫声,并通过莺声的婉转动听,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和多样性。同时,诗人通过莺声所隐含的意义,表达了人类感知的局限性。他指出,人们在感知世界时往往受到自身的偏见和私心的影响,无法客观地观察和聆听。这一点对于人们在生活中的思考和行为有一定的警示意义,提醒人们要摒弃主观偏见,努力去感知和理解世界的本质。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富有意味的语言,以莺鸟的鸣叫为载体,传达了深刻的思考和哲理。它引发了人们对感知的思考,提醒我们要超越个人的偏见和私心,以更加客观和开放的态度去面对世界。
说得一尺,行得一尺。身非肉团,心如墙壁。用光眉十方,照世眼双碧。诸尘三昧兮在我自然,万像森罗兮与渠平出。
默默守柴荆,人间事颇更。病方知养性,贫始欲谋生。尚有狂奴态,元无老婢声。迩来尘虑尽,勿怪小诗清。
机忘室亦空,静与沃洲同。唯有半庭竹,能生竟日风。思山海月上,出定印香终。继后传衣者,还须立雪中。
庭竹森疏玉质寒,色包葱碧尽琅玕.翠筠不乐湘娥泪,斑箨堪裁汉主冠。成韵含风已萧瑟,媚涟凝渌更檀栾。此君引凤为龙日,耸节稍云直上看。
早日羁游所,春风送客归。柳花还漠漠,江燕正飞飞。歌舞知谁在,宾僚逐使非。宋亭池水绿,莫忘蹋芳菲。
天嫌物兼美,而使密云藏。已向石屏见,何须照席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