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雪初消月半钩,轻漪月色共相流。
玉人斜倚寒无那,两点春山日日愁。
叶小鸾(1616~1632) 明末才女。字琼章,一字瑶期,吴江(今属江苏苏州)人,文学家叶绍袁、沈宜修幼女。貌姣好,工诗,善围棋及琴,又能画,绘山水及落花飞碟,皆有韵致,将嫁而卒,有集名《返生香》。
父叶绍袁,天启进士,官工部主事;母沈宜修,字宛君,均工诗词,偕隐分湖。小鸾为沈宜修的第三个女儿,刚出生时,宜修念及家贫乏乳也念及表妹张倩倩子女俱亡,将小鸾送予沈自征、张倩倩抚养。小鸾灵慧早熟,工于诗律。“三四岁,口授《万首唐人绝句》及《花间》、《草堂》诸词,皆朗然成诵,终卷不遗一字。”10岁时养母去世遂归叶家,能成妙对,12岁浓发覆额,体质修长,娟好如玉人;随父到了金陵,教之学咏,遂从此能诗,多佳句。14岁能弈棋,16岁善弹琴,清泠可听。又擅绘画,摹山水,写花蝶,书法亦秀劲。
小鸾性格高旷,厌繁华,爱烟霞,通禅理。自恃颖姿,视金钱若污物,淡然无求,而济楚清雅,所最喜矣。能饮酒,善言笑,潇洒多致,高情旷达,仁慈宽厚。许配昆山张维鲁长子立平为妻,婚前五日,未嫁而卒,时年仅十七岁(虚岁)。七日入棺,举体轻盈。家人咸以为仙去。其姐叶纨纨因妹逝,归哭过哀,病发而死。
《咏画屏美人(二首)》是清代叶小鸾所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庭雪初消月半钩,
轻漪月色共相流。
玉人斜倚寒无那,
两点春山日日愁。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画屏上的美人。诗人以自然景物和美人形象相结合,表现了寒冷的冬天和美人的孤寂愁绪。诗中的画屏美人既是现实中的存在,也是诗人内心世界的投射,通过对画面的描绘,表达了对孤独与寂寞的思考。
赏析:
第一句"庭雪初消月半钩"描绘了冬天庭院中雪刚刚消融,月亮半挂的景象。这里的"月半钩"是指月亮只露出一半,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冬夜的寒冷和清冷的月色。
第二句"轻漪月色共相流"通过"轻漪"和"月色"两个意象,将画面中的水面和月光融合在一起,创造出一种柔和、流动的意境。这里的"共相流"意味着水面上的波纹和月色相互交融,增添了画面的美感。
第三句"玉人斜倚寒无那"描绘了画屏上的美人斜倚在一旁,表现出她的孤独和无奈。"玉人"指的是画屏上的美人形象,她倚在一旁,无奈地面对着寒冷的环境。
最后一句"两点春山日日愁"表达了美人内心的愁绪。"两点春山"指的是画面中的两座山峰,它们象征着美人眼中的春天。然而,美人却每天都感到愁绪缠绕,暗示了她内心的孤独和忧伤。
整首诗通过描绘画屏美人和自然景物,展示了冷寂的冬夜和美人的内心世界。诗人通过表现美人的寂寞孤独和忧愁情感,以及与自然景物的交融,使整首诗充满了情感与意境,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粒微阳稍兆和,严凝莫奈雪霜多。天人胜负为消长,造物其如所息何。
人穷往往咎文穷,历数前贤半此风。春去林园乃啼鴂,秋来墙壁自鸣虫。世悲工瑟如齐客,我叹好龙多叶公。苦节期君类松柏,根能如石干如铜。
骑鸾玉府尽仙真,短羽愁攀天汉滨。诗懒便应推老手,饮豪独未后诸宾。宫壶银箭刚知夜,笼烛金华已报春。倒载微吟笑儿稚,时清宁是习池人。
风回协气通青律,月破游氛上碧天。万盏华灯辉永夜,一犁甘雨报丰年。梅含宿润粧先试,荑新桑手不拳。云势崇朝殊未已,坐看泽遍先垓田。
朱光灼烁照佳人。含情送意遥相亲。嫣然一转乱心神。非子之故欲谁因。翡翠羣飞飞不息。愿在云间长比翼。佩服瑶草驻容色。舜日尧年欢无极。
记擘吟笺手欲皴,至今满箧玉湖春。郢人妙质何曾死,乞与风斤运用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