墟庙无人吊毁垣,故桥遗址至今存。
侵波野岸生新草,啮石老烫留旧痕。
金殿有基藏兔穴,玉舆无路半樵村。
甘棠古道轮蹄断,落日空山暮雨昏。
张耒(一○五四~一一一四),字文潜,人称宛丘先生,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生长于楚州淮阴(今江苏淮阴西南)。爲诗文服膺苏轼,与黄庭坚、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神宗熙宁六年(一○七三)进士,授临淮主簿。元丰元年(一○七八),爲寿安尉。七年,迁咸平丞。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以太学录召试馆职,歷秘书丞、着作郎、史馆检讨。元祐末,擢起居舍人。哲宗亲政,以直龙图阁学士出知润州,未几,改宣州。绍圣三年(一○九六),管勾明道宫。四年,坐党籍落职,谪监黄州酒税。元符二年(一○九九),改监復州酒税。徽宗即位,起通判黄州,迁知兖州,召爲太常少卿,出知颍州、汝州。崇宁元年(一一○二),因党论復起,贬房州别驾,黄州安置。五年,归淮阴。大观二年(一一○八)居陈州,政和四年卒,年六十一。有《柯山集》五十卷(另有拾遗十二卷、续拾遗一卷),《张右史文集》六十卷,《宛丘先生文集》七十六卷。《宋史》卷四四四有传。张耒诗,前二十五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柯山集》爲底本;第二十六卷至三十一卷以清光绪广东广雅书局重印武英殿聚珍版《柯山集》附录“拾遗”(陆心源辑)、“续拾遗”爲底本。参校明小草斋钞本《宛丘先生文集》(简称草斋本,藏北京图书馆)、清康熙吕无隠钞本《宛丘先生文集》(简称吕本,藏北京图书馆)、《四部丛刊》影印旧钞本《张右史文集》(简称丛刊本)、民国十八年(一九二九)田毓璠校勘重印粤本《柯山集》(简称田本)等。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三十二、三十三卷。
《永济桥》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张耒。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墟庙无人吊毁垣,
故桥遗址至今存。
侵波野岸生新草,
啮石老烫留旧痕。
金殿有基藏兔穴,
玉舆无路半樵村。
甘棠古道轮蹄断,
落日空山暮雨昏。
诗意:
《永济桥》描绘了一幅荒凉的景象,诗中描述了墟庙荒废、桥梁遗址残存、野岸上新草生长、石头被啃咬的痕迹等。诗人通过这些景物展现了岁月流转、兴衰更替的无情和人事易逝的感慨。诗中的桥梁象征着人类的努力和文明的成果,然而,桥梁的荒废和破坏则暗示着时光的无情和历史的消逝。诗人通过描写这些景物,表达了对兴盛和荣耀的怀念,以及对人生的无常和时光流逝的思考。
赏析:
《永济桥》以简练的语言和凄美的意境展现了兴盛和衰落的主题。诗人通过对墟庙、桥梁和自然景物的描写,将人类的努力与光辉与时光的无情和历史的消逝相对照,使读者感受到岁月流转和人事易逝的无常。诗中的墟庙、桥梁和自然景物都失去了昔日的繁荣和辉煌,荒废和破坏的景象令人唏嘘。金殿有基藏兔穴,玉舆无路半樵村,这些描写增强了诗中的荒凉和消逝的氛围。诗人在最后两句中运用了自然景物的描写,以落日、空山、暮雨昏的景象衬托诗中的凄美情感,更加深了读者对兴衰易逝的感受。
《永济桥》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历史沧桑的画面,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兴盛和荣耀的怀念,以及对时光流逝和人事易逝的深思。这首诗通过凄美的意境触动人心,让人对人生的无常和时间的流逝产生思考。
初悬碧崖口,渐注青溪腹。味既敌中山,饮宁拘一斛。春疑浸花骨,暮若酣云族。此地得封侯,终身持美禄。
南豳日日接英标,公外追随岂待招。恶劝酒时图共醉,痛赢棋处肯相饶。一抛言笑如何遣,频得音书似不遥。独上西楼为君久,满城明月会云销。
万里萧条酒一杯,梦魂犹自度邛郲。可怜龙鹤山中菜,不伴峨眉栮脯来。
采藤持织履,剥楮治为冠。看剑心空壮,骑驴骨本寒。病多辞酒伴,老甚解祠官。赖有扁舟在,秋涛万里宽。
山自西来玉作层,千峰住处一溪萦。宜晴宜雨乍明灭,不是老天无十成。
射虎将军搴绣帽,西园公子南山豹。共跨龙媒衔凤沼。风色好。宫花御柳迎人笑。剑履醒醒天日表。集英殿下春来早。双鹗盘空擎百鸟。归来了。蓝袍锦水光相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