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笑愚翁老一溪,鬓丝庭草共萋萋。
愁边日永人思睡,花上春浓莺乱啼。
十事未陈身已远,三钟无补首空低。
年来灰冷人间念,惟有藓心日日西。
李弥逊(一○八九~一一五三),字似之,号筠溪居士,又号普现居士,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徽宗大观三年(一一○九)进士,调单州司户。政和四年(一一一四)除国朝会要所检阅文字。八年,擢起居郎,因上封事剀切,贬知卢山县。宣和七年(一一二五),知冀州。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召爲卫尉少卿,出知端州。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除淮南路转运副使。绍兴二年(一一三二),知饶州。五年,知吉州。七年,迁起居郎,试中书舍人。八年,试户部侍郎。九年,因反对议和忤秦桧,出知漳州。十年奉祠,归隐福建连江西山。二十三年卒。有《筠溪集》二十四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又《甘露集》(《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二八),已佚。《宋史》卷三八二有传。 李弥逊诗,以丁氏八千卷楼藏李鹿山原藏《竹谿先生文集》爲底本(藏南京图书馆)。参校朱彝尊藏明钞本(简称明本,藏上海图书馆)、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筠溪集》(简称四库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用陆元觐韵》是宋代李弥逊的一首诗词。诗意表达了作者自嘲自笑的心境,描绘了他老态龙钟的形象以及内心的愁苦和孤寂之感。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自笑愚翁老一溪,
鬓丝庭草共萋萋。
愁边日永人思睡,
花上春浓莺乱啼。
十事未陈身已远,
三钟无补首空低。
年来灰冷人间念,
惟有藓心日日西。
译文:
自嘲愚翁老了一条溪,
白发如丝庭院草木凄凄。
忧愁的边缘,日子变得漫长,人们思念睡梦,
花丛中,春意浓郁,黄莺声声乱啼。
十件未能完成的事情,身子已经远离,
三次敲击的钟声无法弥补空虚的心灵。
多年来,冷漠的世间思念使心境变得灰暗,
唯有内心的苔藓日复一日地向西生长。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自嘲的口吻表达了作者对自己老去的感慨和思考。他以愚翁的形象自喻,置身于一条溪边,安静地感受着岁月的流逝。庭院的草木凋零,与他自己的白发相映成趣,表现出岁月无情的变迁和生命的衰老。
诗中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忧愁和孤寂。他感觉时间过得很慢,每一天都让人无法入眠,忧虑的边缘让人心烦意乱。与此同时,春天的花朵盛开,但是黄莺的歌声却变得凌乱,不再和谐。这种对时间的感受和对自然的描绘,凸显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和苦闷。
诗的后半部分,作者用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对生命和事业的无奈。十件未能完成的事情使得身体已经远离,三次钟声敲响却无法填补内心的空虚和失落。这种无助和无奈的感觉,使得作者越发思念过去的岁月,而现实世界却变得冷漠和灰暗。最后一句"惟有藓心日日西"以象征性的意象,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和远离尘世的意愿。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内心感受的对比,抒发了作者对衰老、孤独和对生命意义的思考。每一句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情感,让读者在细腻的词句中共鸣和思考人生的无常和意义。
少年食糠核,吐去愿一官。躬耕遇敛获,不知以为欢。谓言一飞翔,要胜终屈蟠。朝廷未遑入,江海失所安。多忧变华发,照影惭双鸾。恩従万里归,独喜大节完。日食太仓米,箧中有余纨。奇穷不当尔,自信处此难。长女闻孀居,将食泪滴盘。老妻饱忧患,悲吒摧心肝。西飞问黄鹄,谁当
拜命南来得老臣,肃将庙略制妖氛。淮西将吏尊儒帅,并土儿童认使君。新赐锦衣光照日,旧行棠树茂如云。应怜孤宦潮阳守,憔悴无人与上闻。
昨夜三清醮罢迟,步虚声逐翠云飞。小仙自向人间去,留得青词袖里归。
新秋过雨月如霜,缓足蓬莱彻上方。翠木玲珑藏宝界,白烟浓淡锁华堂。书名越艳谁兴发,角动单于自感伤。山似卧龙天似水,却疑身在海中央。
依然这后村翁,阿谁改换新曹号。虚名砂砾,旁观冷笑,何曾明道。吟歇后诗,说无生话,热瞒村獠。被儿童盘问,先生因甚,身顽健、年多少。不茹园公芝草。不曾餐、安期瓜枣。要知甲子,陈抟差大,邵雍差小。肯学痴人,据鞍求用,染髭藏老。待眉毛覆面,看千桃谢,阅三松倒。
接禄才余岁,为邦近故园。案图三万户,镇静五千言。雪尽春泥滑,风生沙水昏。犹须放琴客,坐席稍能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