曳履来登千仞峰,路分溪石夹烟丛。
晚香消歇无寻处,尽在疏枝冷蕊中。
释绍嵩,字亚愚,庐陵(今江西吉安)人。长于诗,自谦“每吟咏信口而成,不工句法,故自作者随得随失”。今存《江浙纪行集句诗》七卷,系理宗绍定二年(一二二九)秋自长沙出发,访游江浙途中寓意之作。后应知嘉兴府黄尹元之请,主嘉兴大云寺。事见本集卷首自序。 释绍嵩诗,以汲古阁影宋抄本爲底本,校以清顾氏读画斋刊《南宋群贤小集》本(简称读画斋本)。新辑集外诗一首附于卷末。
诗词中文译文:
登上千仞峰时曳着履子,
前路穿过溪水和烟雾。
花香在黄昏消逝无处寻觅,
只在稀疏的枝叶和冰冷的花蕊之间。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佛教僧人释绍嵩所作的《咏梅五十首呈史尚书》中的一首,描绘了登山的景色并表达了对梅花的歌颂之情。
首句中的“曳履”暗示着登山的艰难,也显示了作者在攀登峰顶时的身影。接着的两句“路分溪石夹烟丛”,将我们带入了一幅山中幽静的画面,溪水和烟雾交错,增添了诗情画意。
而后两句“晚香消歇无寻处,尽在疏枝冷蕊中”,表现了梅花的特点和价值。梅花虽然过了盛开的时期,花香逐渐消散,但这种香气并非稀疏寻觅,而是保存在梅枝的稀疏和冷冽的花蕊中。这种描写方式不仅传递了梅花的朴素和坚韧,更寓意了作者对梅花的赞叹和推崇。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明快的节奏表现了作者对梅花的深深喜爱和无尽的感慨。通过这首咏梅之作,释绍嵩用细致入微的描绘,展示了梅花的高洁品质和精神内涵,并将人们的情感和思想引向更高层面的思考。
酷爱青城好山色,终年不出白云门。
十月寒犹未,幽人乐自便。看山行觅句,扫石坐谈玄。一径藤萝月,数家桑柘烟。旧时钓鱼处,枯木倒寒泉。
扰扰一京尘,何门是了因。万重千叠嶂,一去不来人。鸟道春残雪,萝龛昼定身。寥寥石窗外,天籁动衣巾。
三相当年镇庙堂,江山草木亦增光。一时主宰权衡重,千古人间姓字香。
昔之督邮逐彭泽,今之督邮眷昌国。不令自赋归去来,更以新诗祖行色。开缄墨湿雨蒙蒙,细读字字含清风。尘埃三载足昏塞,一听妙语还醒忪。持归柴桑有茅舍,揭之其间作佳话。非惟可诧陶渊明,亦愧当年督邮者。
廿载金陵九还往,何如三宿在桑间。还家更有江南兴,只取囊诗子细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