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室天下归,飞甍无余地。
国士忧社稷,涂人养声利。
贵贱竞一时,峨冠各鳞次。
子龙独幽远,聘召漠无意。
曾巩(一○一九~一○八三),字子固,世称南丰先生,建昌军南丰县(今属江西)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歷官太平州司法参军、馆阁校勘、集贤校理兼判官告院,出通判越州,歷知齐、襄、洪、福、明、亳、沧诸州。神宗元丰三年(一○八○)判三班院,迁史馆修撰。五年,爲中书舍人。六年,病逝于江宁,年六十五。理宗时追謚文定。《宋史》卷三一九有传。曾巩出欧阳修门下,以散文着称。有《元丰类稿》五十卷,《续元丰类稿》四十卷,《外集》十卷。今仅存《元丰类稿》,并有宋刻《曾南丰先生文粹》十卷和金刻《南丰曾子固先生集》三十四卷传世。 曾巩诗九卷,以清康熙五十六年长洲顾崧龄刻《元丰类稿》爲底本,校以元大德八年东平丁思敬刻本(简称元刻本),并吸收清何焯《义门读书记》(简称读书记)中的校勘成果。参校本有:明正统十二年邹旦刻本(简称正统本),明嘉靖四十一年黄希宪刻本,有顾之逵跋并录何焯批校(简称顾校本),明嘉靖王抒刻本,有吴慈培录何焯校跋(简称吴校本),明隆庆五年邵廉刻本,有傅增湘校跋并录何焯校跋(简称傅校本),明万历二十五年曾敏才等刻本(简称万历本),明万历二十五年曾敏才等刻清顺治十五年重修本,有章钰校并录何焯、姚椿校(简称章校本),金刻本《南丰曾子固先生集》(简称曾子固集)等。集外诗附于编末。
《咏史二首》是宋代文学家曾巩的作品。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
《咏史二首》
京室天下归,
飞甍无余地。
国士忧社稷,
涂人养声利。
贵贱竞一时,
峨冠各鳞次。
子龙独幽远,
聘召漠无意。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述时代的风云变幻和人物的命运得以展示,表达了曾巩对宋代时局和人生境遇的思考和触动。诗词的主题围绕着京室(指朝廷)的兴衰、国士的忧国忧民、贵贱之间的竞争以及一些杰出人物的命运。
诗的前两句,“京室天下归,飞甍无余地”,描绘了朝廷的权力集中以及宫殿宏伟壮丽的景象。京室代表着皇权,天下归指统一天下,飞甍无余地表示朝廷高耸宏大,无可计数的楼阁宫殿。
接下来的两句,“国士忧社稷,涂人养声利”,表达了国士(指有志于国家事务的士人)对国家安危的忧虑和责任感,涂人养声利则是指一些庸碌之辈只顾追逐个人声利。
接着的两句,“贵贱竞一时,峨冠各鳞次”,描绘了社会中贵贱之间的竞争现象,峨冠是指高高在上的冠冕之物,各鳞次表示层次不齐,各不相同。
最后的两句,“子龙独幽远,聘召漠无意”,指的是某位杰出人物子龙(可能指赵子龙,也就是赵云)孤独遥远,不受聘召,漠不关心官位和权势。
整首诗词反映了宋代社会的政治风貌、道德风尚以及人才的境遇。曾巩通过对时代和人物的描绘,表达了对社稷安危和人生境遇的忧虑和思考。诗词既有对时代荣辱的触动,也有对人物命运的关注,体现了曾巩对社会现实的思索和对人性的思考。
乱石槎牙泻怒涛,满船性命等鸿毛。莫夸好手翻成误,寄语舟人稳着篙。
吹彻瑶笙鹤未还,小桥流水碧潺潺。夜深梦醒推窗看,白月无痕雪满山。
湖上蜗庐仅自容,寸怀无奈百忧攻。补衣未竟迫秋露,待饭不来闻午钟。稚子挟书勤质问,邻翁释耒间过从。今朝一笑君知否,满瓮新醅粥面醲。
金华唐吕两儒先,夜半黄梅君并传。不日经筵重坐席,蹔时黉舍冷无毡。引班晓漏槐枫里,出宰春风桃李边。莫遣垂杨知别恨,一篙新涨解归船。
刘氏盟,吕氏争。臣不如陵吕氏獗,刘氏绝臣不如勃?平乎平乎智有余,胡为甘此两不如。兹言非智还非愚,平乎竟尔为身图。
山高激迅湍,清振林下响。飞雪溅千岩,白虹垂万丈。来此坐移时,森然毛发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