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宣不召山阳守,痛在糟糠不下堂。
家国莫先笞已子,汉人空识抱成王。
陈普(一二四四~一三一五),字尚德,号惧斋,福州宁德(今属福建)人。从会稽韩翼甫。宋亡,元三次辟爲本省教授,不起。隠居授徒,四方及门者岁数百人,学者称石堂先生。元成宗大德元年(一二九七),应刘纯父聘,主云庄书院,熊禾留讲鳌峰。延祐二年卒,年七十二。有《石堂先生遗集》二十二卷等。事见本集附录《石堂先生传》。 陈普诗,以明嘉靖十六年宁德知县程世鹏刻《石堂先生遗集》爲底本,酌校《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三五五《石堂集》(简称四库本)。底本明显错字,径改。
《咏史上·宣帝》是宋代诗人陈普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宣帝不召山阳守,
痛在糟糠不下堂。
家国莫先笞已子,
汉人空识抱成王。
译文:
宣帝不召山阳的守臣,
懊悔于糟糠之中不下堂。
家国无需先责打亲子,
汉人却只知道怀抱着成为王者的野心。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描绘宋朝时期的历史人物宣帝为题材,通过表达作者的思考和感慨,展现了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和批判。
首先,诗中提到宣帝不召山阳守,暗示了宣帝在治理国家时的一种错误决策。作者以痛心的语气表达了对宣帝不寻求有能力的人才的失望和遗憾。糟糠不下堂的描述,意味着宣帝没有能够聆听智者的建议,没有将人才引入朝堂,使得国家的政务陷入困境。
其次,诗中提到家国莫先笞已子,汉人空识抱成王。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于追求个人权力和名利的批评。家国莫先笞已子,意味着国家和家庭的利益应该放在个人利益之前。然而,汉人空识抱成王,指出许多人只注重个人的权势和地位,而忽视了对家庭和国家的责任和奉献。这种对社会现象的点评,反映了作者对于社会风气的关注和思考。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宋代历史人物宣帝的描述,以及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展示了作者对于理想国家治理和人民觉醒的期望和愿景。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反思,诗人呼唤人们应当以家国利益为重,关注社会公共价值的追求。
楼北楼南烟岫遮,水光秋色澹无涯。风惊枯苇连汀雨,霜著寒枫满树花。故人悠悠绝双鲤,别恨耿耿闻悲笳。索居怀抱向谁写,古调一吟青鬓华。
长沙男子东林师,闲读艺经工弈棋。有时凝思如入定,暗覆一局谁能知。今年访予来小桂,方袍袖中贮新势。山人无事秋日长,白昼懵懵眠匡床。因君临局看斗智,不觉迟景沉西墙。自从仙人遇樵子,直到开元王长史。前身后身付馀习,百变千化无穷已。初疑磊落曙天星,次见搏击三秋兵。
君不见秦皇爱阿房,死葬骊山侧。炀帝爱迷楼,死葬迷楼北。乃知生者魂,即是死者魄。生死在迷楼,一死良自得。右应来梦儿,夜夜犹相忆。
未仕思从仕,言归盍赋归。世方疎直道,身亦堕危机。旧宅存松桂,春山富蕨薇。渊明觉今是,伯玉悟前非。
猖狂战国古神仙,曳尾泥葎老更安。厌世乘云人不见,空坟聊复葬衣冠。
晓来庭竹碎秋声,冷我思君重怆情。三画当年曾擅价,五言今去合知名。赋归已荷因风寄,酾藇终期对月倾。但愿官军破骄敌,不妨淮海寄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