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永泰公主挽歌二首》

秾华从妇道,釐降适诸侯。
河汉天孙合,潇湘帝子游。
关雎方作训,鸣凤自相求。
可叹凌波迹,东川遂不流。
舜华徂北渚,宸思结南阳。
盭绶哀荣备,游轩宠悼彰。
三川谋远日,八水宅连冈。
无复秦楼上,吹箫下凤凰。

作者介绍

吴兢(670—749),汴州浚仪(今河南开封)人。唐朝著名史学家,武周时入史馆,修国史。耿直敢于犯颜直谏,政治上颇有献替,他的直言敢谏,不愧为一代诤臣。

吴兢的史学特色

尚简
  吴兢撰史,简明扼要。他撰的史书今日所能见到只有一部《贞观政要》。这部书分专题记述贞观年间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制度、礼仪、教育……等方面状况,有对话、诏诰、奏表,有事件描写,有经验总结,较系统反映了贞观年间的施政方针和实践效果,是历史上对贞观之治记载最为周详扼要的著作,后人了解贞观之治必须借助此书。然而,这样一部书仅八万字左右。《旧唐书·吴兢传》称他“叙事简要,人用称之”。《新唐书·吴兢传》称他“叙事简核,号良史”。可见,吴兢史笔简明这个特点,是为当时人们所公认和赞赏的。

直笔
  吴兢初入史馆即愤愤然于武三思等的“苟饰虚词,殊非直笔”之行径,认为“国史之作,在乎善恶必书”。他私撰本朝国史,就是为保留历史真相。他对玄宗说明自撰国史的特点也是“虽文则不工,而事皆从实”。可见,吴兢最为关注、突出强调的史学特质就是“直笔”二字。

吴兢的铁事典故

  吴兢是在魏元忠、朱敬则双双为相时被荐举为史官的,年纪三十左右。《唐会要·史馆上·在外修史》中有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737)时吴兢在集贤院和史馆修史的记载,这时他六十八岁。他担任修史工作至少近四十年。吴兢一生的大部分时间和主要精力都献给了修史事业,可是在史馆修史工作并不顺利,史料记载中有他几次请求调离史职的奏表。

  刘知几和吴兢所在的史馆,已与唐太宗贞观年间的史馆大不相同。贞观时史官位尊权重,甄选严格,通籍禁门,优礼有加,“得厕其流者,为一时之美事”。修史也具有相当高的效率。然而其后每况愈下。史馆或因政争而动荡,或因庸才充斥、监修弄权而混乱。刘知几在阐述辞职理由时说:“三为史臣,再入东观,竟不能勒成国典。”吴兢的辞职表中也有类似语言:“臣自掌史东观十有七年,岁序徒淹,勤劳莫著,不能勒成大典,……乞罢今职。”此时史官俸禄的确不高。吴兢自父亲退休之后,顿感经济困窘,不得不提出了加俸的请求,“又兢父致仕已来,俸料斯绝,所冀禄秩稍厚,甘脆有资,乌鸟之诚,幸垂矜察”。

  吴兢这一次请辞职是在任史官十七年后提出的,时间是开元初年,没有被批准。后吴兢又以居丧为由,上三次表文,坚拒起复史职。但是,吴兢请求辞职并不说明他不重视或不热爱史官工作。从他所上的三次表文中清楚看到,他对史官一职的宗旨及职能有相当透彻认识和高度推崇之情。他说:“史官之任,为代准的,……树终古之风声”,“定一代之是非,为百王之准的。”这可以看作是对史官修史根本宗旨的认识。正由于吴兢对于史官一职寄托厚望,所以也就愈不能容忍妨碍史馆正常运作的种种不端现象。作为一种抗议,他才愤然提出辞去无比热爱的史职。

  吴兢的另一种抗议手段是自己编撰本朝国史。既然自己的史学主张无法在史馆中实现,既然史馆中所修国史有种种歪曲、不实之处,为保留一代信史,就必须自己动手别撰一套国史了。他在开元十四年(726)上奏唐玄宗,披露了自己从武后末期及唐中宗时开始私撰国史的经过。从奏表中可以了解有关此事与他的想法。

  第一,二十几年来,吴兢个人撰修国史两种,已成128卷。《唐书》为纪传体,《唐春秋》为编年体。吴兢在公余时间,以个人之力撰写,该要付出多么大的艰辛。

  第二,吴兢对自撰国史的质量是较有自信心的,“皇家一代之典,尽在于斯矣”。此亦可佐证他辞史职时自述个人能力不足,是故意自贬。

  第三,吴兢之所以披露私撰一事,首先是即将撰成,接近定稿,这就“不敢不奏”;其次是遇到缮写困难,因卷帙较大,个人之能力、财力均不足以承担,不得不请求官方帮助。

  身处乌烟瘴气的史馆,吴兢除了辞职以抗议、私撰以抵制外,还尽最大可能保持自己的史学特色,为维护史学的优良传统而进行不懈的努力。

吴兢的生平

  吴兢(670—749),汴州浚仪(今河南开封)人。武周时入史馆,修国史,迁右拾遗内供奉。唐中宗时,改右补阙,累迁起居郎,水部郎中。唐玄宗时,为谏议大夫,修文馆学士,卫尉少卿兼修国史,太子左庶子,也曾任台、洪、饶、蕲等州刺史,加银青光禄大夫,迁相州,封长垣县子,后改邺郡太守,回京又任恒王傅。与同时代其他官员相比,吴兢的仕途还是较为顺畅的,没有大起大落。居史馆任职30余年,以叙事简练、奋笔直书见称。曾认为粱、陈、齐、周、隋五代史繁杂;乃别撰《粱史》、《齐史》、《陈史》各10卷、《隋史》20卷。卒后。由其子呈上其未定稿《唐史》80余卷,世称“良史”。曾从事官府藏书的整理、国家书目的编制工作。开元中,诏马怀素领校图书,马怀素奏用元行冲、齐翰、吴兢、韦述等26人同在秘阁详录四部书,开元九年(721)共同编成国家图书总目《群书四部录》200卷,由元行冲奏上。家收藏图书甚富,编撰有《吴氏西斋书目》1卷,著录图书13 468卷,该书目影响颇大。所藏之书在他去世前后,赠送给外孙蒋乂。编著有《乐府古体要解》、《唐春秋》、《唐书备阙记》、《太宗勋史》、《睿宗实录》、《中宗实录》、《贞观政要》、《则天实录》、《唐高宗实录》(与刘知己合撰)等,仅《贞观政要》传于今。

作品评述

永泰公主挽歌二首

秾华从妇道,釐降适诸侯。
河汉天孙合,潇湘帝子游。
关雎方作训,鸣凤自相求。
可叹凌波迹,东川遂不流。

舜华徂北渚,宸思结南阳。
盭绶哀荣备,游轩宠悼彰。
三川谋远日,八水宅连冈。
无复秦楼上,吹箫下凤凰。

译文:

华丽的公主离开了女性的世界,嫁给了一个诸侯。
她和天子之子河汉合一起,像帝王的女儿一样游走在潇湘之间。
关雎正在才学校习习作训,鸣凤正在互相追求。
可怜的是,她身后留下了一串失落的足迹,东川的河水再也不流过。

舜华往北渚,宸思结南阳。
佩绶悲哀地肃立着,宫殿中的花轿怀念地展示着。
三川谋望远方的日子,八水的宅院连绵起伏。
再也没有人在秦楼上吹箫,而凤凰也不再下凡。

诗意和赏析:

《永泰公主挽歌二首》是唐代诗人吴兢所作的一首挽歌。诗中描绘了一位永泰公主的一生经历和命运的转变。公主出嫁后,与天子之子成为夫妻,凭借着她的美貌和地位,成为了帝王之女一般的存在。然而,她的命运却受到了转变,她的足迹既有失落,也有遗憾。

诗中的“关雎方作训,鸣凤自相求”表达了公主在婚姻中的不幸,她与丈夫的关系没有真正的相互理解和悦纳。而“凌波迹,东川遂不流”则体现了她在东川的遗憾,东川的河流随着她的离开而不再流淌。

诗的后半部分描述了公主的离世和人们对她的怀念。她的思念与美誉由渚北延续到了南阳。佩绶和花轿的出现,展示了公主宫廷生活中的荣耀和宠爱。而“三川谋远日,八水宅连冈”则表达了公主的追求宏大理想和未来的心境。最后两句“无复秦楼上,吹箫下凤凰”,揭示了公主的离去带来的失落,秦楼的乐章中再也无法吹奏箫曲,而凤凰也不再来人间。

整首诗通过对公主一生经历和命运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她遭遇的同情和怀念之情,也凸显了诗歌中人生无常和岁月流转的主题。

  • 《大业二绝》

    西苑池塘涸海流,君王十骑月中游。峨眉排户争新宠,不道迷藏自有楼。

  • 《归后遣书问讯李敷文》

    忆作南州客,归来东海滨。尚怀忧世志,忍说在家贫。老作山林计,梦随车马尘。郁孤台上月,无复照诗人。

  • 《暖热两生行》

    秃颖冻得须作冰,老泓饮汤成水精。先生定交两书生,两生号寒语不能。先生自作饥虫鸣,夜檄祝融战玄冥。更遣红玉十麒麟,相与部领有脚春。暖热两生出精神,两生炙手泪縰横,疆和先生仄仄平。

  • 《亲耕籍田七首》

    方坛屹立,陛级而登。玉色下照,临观耦耕。万目咸睹,如日之升。成规成矩,百禄是膺。

  • 《次韵宾旸斋中独坐五首》

    谁欤载笔掌丝纶,雾雨何伤隐豹文。绝望都俞参稷契,劣能损益记周殷。蠹残书册犹堪觑,草没阶除尽不耘。郑老襟期少陵解,从渠衮衮更纷纷。

  • 《清明日园林寄友人》

    今日清明节,园林胜事偏。晴风吹柳絮,新火起厨烟。杜草开三径,文章忆二贤。几时能命驾,对酒落花前。

版权所有©成语大全网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