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道工夫要汲深,尘生麈尾坐书林。
何妨缓步时过我,试共玄谈一洗心。
翠岫绕溪双鹭下,绿阴覆屋乱蝉吟。
是中别有无声句,莫笑迟迟不嗣音。
王炎(一一三八~一二一八),字晦叔,号双溪,婺源(今属江西)人。孝宗干道五年(一一六九)进士,调崇阳县主簿。歷绍兴府户曹参军,知临湘县。应辟入张栻江陵帅幕。淳熙十年(一一八三),爲潭州教授,迁通判临江军,并权知军。宁宗庆元初,召爲太学博士,三年(一一九七),迁秘书郎,实录院检讨,着作佐郎。五年,爲军器少监。以事出知饶州,未数月罢,闲居七年。开禧三年(一二○七),起知湖州,任满后引年告退。嘉定十一年卒,年八十一。有《双溪文集》等。《双溪集》各本卷次不一,以《四库全书》据明万历王孟达刻二十七卷本除有少量讳改外,编次文字最爲整饬。事见本集有关诗文,《新安文献志》卷六九有传。 王炎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明嘉靖十二年王懋元刻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用元韵答徐幼文》是宋代王炎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学道工夫要汲深,
尘生麈尾坐书林。
何妨缓步时过我,
试共玄谈一洗心。
翠岫绕溪双鹭下,
绿阴覆屋乱蝉吟。
是中别有无声句,
莫笑迟迟不嗣音。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对学道的追求和对清静的向往。诗中提到了坐在书林中的王炎,他认为学习修道的功夫需要有深入的钻研。他也邀请他人一同来共同探讨玄奥的道理,以此洗涤内心。
诗中还描绘了一幅自然景象:翠绿的山峦环绕着溪流,两只鹭鸟在其中栖息,屋宇被绿荫覆盖,蝉鸣声此起彼伏。这些景象与王炎追求的清静相呼应,描绘了一种恬静祥和的氛围。
最后两句是王炎对自己诗词的一种自述和自嘲。他认为自己的诗句中有一种无声的韵律,不要嘲笑他迟迟没有传承这种音韵。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学道和清静的描绘,展现了王炎内心的追求和对自然的赞美。通过描绘山、溪、鹭鸟和蝉声等自然景象,诗人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诗句简练而含蓄,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传达了一种深邃的思考和宁静的心境。
诗中的最后两句,诗人自嘲自己的诗句不如意,但也表达了他对自己独特诗风的自信,他相信自己的诗词有一种无声的美感,不需要过多的言语来传达。
这首诗词既表达了个人的内心感受,又融入了自然景物的描绘,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相结合,形成了一幅意境深远的画面。
御笔封题墨未乾,君恩重许拜金銮。故乡若问登科事,便是当初老榜官。
龙褒有何罪,天恩放岭南。敕知无罪过,追来与将军。
春,公将如棠观鱼者。臧僖伯谏曰:“凡物不足以讲大事,其材不足以备器用,则君不举焉。君将纳民于轨物者也。故讲事以度轨量,谓之‘轨’;取材以章物采,谓之‘物’。不轨不物,谓之乱政。乱政亟行,所以败也。故春蒐、夏苗、秋狝、冬狩,皆于农隙以讲事也。三年而治兵,入而
属国新从海外归,君平且莫下帘帷。前生恐是卢行者,後学过呼韩退之。死後人传戒定慧,生时宿直斗牛箕。凭君为算行年看,便数生时到死时。
睛色先从喜鹊知,斜阳一抹照天西。竹鸡何物能无赖,如许泥深更苦啼。
江左风流人,安石颇巨擘。丝竹不去耳,用逃忧患域。陶琴不须弦,我辈所矜式。设逢东山翁,兕觥与浮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