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锦一住,东西岩屡登。
报春梅有信,送酒鹊无凭。
之子能相过,诗名不浪称。
漉冰烹小凤,爽思为渠增。
洪咨夔(一一七六~一二三六),字舜俞,号平斋,于潜(今属浙江)人。宁宗嘉泰二年(一二○二)进士,授如皋簿。继中教官,调饶州教授。崔与之帅淮东,辟置幕府。后随崔至蜀,歷通判成都府,知龙州。理宗朝,召爲秘书郎,以言事忤史弥远,罢。弥远死,以礼部员外郎召,迁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给事中。官至刑部尚书,翰林学士、知制诰。端平三年卒,年六十一,謚文忠。有《平斋文集》三十二卷。《咸淳临安志》卷六七、《宋史》卷四○六有传。 洪咨夔诗,以《四部丛刊》影印宋刻《平斋文集》爲底本。原集卷一六所收致语口号、帖子词等及从《诗渊》等书辑得集外诗,另编一卷。
《用韵答厉辅卿二首》是宋代洪咨夔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用韵答厉辅卿二首》
南北锦一住,
东西岩屡登。
报春梅有信,
送酒鹊无凭。
之子能相过,
诗名不浪称。
漉冰烹小凤,
爽思为渠增。
译文:
南北两地的美丽景色一同居住,
东西两山的峰峦屡次攀登。
报春的梅花有花信传递,
送酒的喜鹊却无法托信。
之子能够相互超越,
诗名不会虚浮自夸。
炙热的思绪如同烹煮冰雪中的凤凰,
愉悦的情怀正因此而增添。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南北两地的美景和东西两山的峰峦,以及梅花的花信和喜鹊送酒的情景。作者通过描述这些自然景观和生物间的互动,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和对传统文化的思考。
诗人通过使用南北锦、东西岩、报春梅、送酒鹊等形象,将不同地域、不同事物联系在一起,展现了大自然的多样性和生命的活力。诗中提到的“之子能相过,诗名不浪称”,表达了对优秀后辈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超越前人,不被虚名所迷惑。
最后两句“漉冰烹小凤,爽思为渠增”,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喜悦和舒畅。炙热的思绪如同烹煮冰雪中的凤凰一般,使情感更加鲜活、丰富。
赏析:
《用韵答厉辅卿二首》以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展示了自然景观和文化情怀。诗人通过对南北锦、东西岩、报春梅、送酒鹊等形象的运用,描绘了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同时融入了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和思考。
诗词中的意象生动而富有表现力,通过对自然景物和生物的描写,传达了作者对美的追求和对人生的思考。诗词朴实而不失韵味,语言简练却富含深意。通过对自然景观和情感的交融,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喜悦和舒畅。
整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观和文化情怀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和对后辈的期望,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喜悦和舒畅。
风舟挽晴江,载客日夜行。身远心在家,腹肠何由平。未知所到期,先计还归程。时寻别时语,涕泪下纵横。仰观风中云,下视水上萍。共在天地间,可无同飘零。泻此樽中酒,美鱼其饮羹。虽饱不厌饥,强醉终自醒。笑言虽在远,音问犹有形。愿因东南风,时寄西北声。
桃李无言一径深。客愁春恨莫相寻。看花酌酒且开襟。白雪浩歌真快意,朱弦未绝有知音。月明千里故人心。
雄屏口分寄,珍祠倏再临。翚飞丛宇峻,龙濩伏渊深。蘋藻罗清荐,金匏合雅音。风旌翻凤蜺,晨炷燎榆沉。麝墨披新刻,尘签认旧吟。乐游情未足,残照下西岑。
田水颇胜师,寺梅若可妻。新月似小女,一弯向人低。平生寡师法,开径自出蹊。擘我妻女去,酷哉此别离。老饥方驱后,津梁忽已疲。行迈殊未歇,且拚骨与皮。下山如相送,青青势向西。
西庵松竹深,薄暮更微雨。山禽不畏人,嘲哳方对语。而余倦宦者,罢日今可数。京邑夙所怀,其如恶尘土。行复念斯游,回头怅何许。
天台旧路。应恨刘郎来又去。别酒频倾。忍听阳关第四声。刘郎未老。怀恋仙乡重得到。只恐因循。不见如今劝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