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水潆回绕沌村,子房苗裔此间存。
同居八世三千口,可惜君恩未表门。
冯京(一○二一~一○九四),字当世,鄂州江夏(今湖北武昌)人,一说咸宁(今属湖北)人。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进士(《续资治通鑑长编》卷一六六)。通判荆南军还,直集贤院,判吏部南曹,同修起居注,试知制诰。岳父富弼当政,避嫌出知扬州,改江宁府,以翰林侍读学士召还,纠察在京刑狱。爲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出知太原府。神宗立,復爲翰林学士,改御史中丞。熙宁三年(一○七○),擢枢密副使(同上书卷二一三)。四年,进参知政事。因数论新法,出知亳州,歷渭州、成都府、河阳府。哲宗即位,拜保宁军节度使、知大名府,改镇彰德。晚年爲中太一宫使兼侍讲,改宣徽南院使。以太子少师致仕。绍圣元年卒,年七十四。謚文简。有《灊山集》(《鹤林玉露》乙编卷四),已佚。事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六《冯文简公京传》。《宋史》卷三一七有传。今录诗七首。
《咏张昌宗》是宋代诗人冯京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一水潆回绕沌村,
清澈的水环绕着沌村,
子房苗裔此间存。
子房的后代在这里延续。
同居八世三千口,
共同生活了八代,三千口人,
可惜君恩未表门。
可惜您的恩典尚未向我们展示。
译文:
一条清澈的水环绕着沌村,
子房的后代在这里延续。
共同生活了八代,三千口人,
可惜您的恩典尚未向我们展示。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对张昌宗(宋代官员)的赞美和期望。诗人以沌村的水景和子房的后代为背景,表达了对张昌宗的敬仰之情。沌村的水清澈明亮,象征着诗人对张昌宗高尚的品德和清廉的政绩的赞美。子房作为历史上的贤人,其后代能够在沌村延续生活,也隐含着对张昌宗家族的传承和兴盛的祝愿。然而,诗中也透露出一丝遗憾,即诗人希望张昌宗能够更加积极地展示他的恩德,对沌村和子房后代施以更多关怀和支持。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描绘了水乡沌村的景色和子房后代的存在,同时表达了对张昌宗的敬佩和期望。诗人通过水的形象和子房的传承,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相结合,展示了对德政官员的赞美和期待。整首诗抒发了诗人对张昌宗为民众带来福祉的感激之情,同时也对他的作为提出了一种期待,希望他能更加关注沌村和子房后代的生活。这首诗以简短的篇幅传达了深挚的情感,具有典型的宋代诗风,给人以清新、朴素的感觉,展现了冯京才情的独特魅力。
京携刽子丹谁颈,怒发私书族几家。天上那无黄背子,人间岂有白桃花。
巉岩恶面插苍须,中道时时自笑呼。但怪佯狂轻去俗,果闻高论足开余。恶看富贵庸男子,喜见徜徉隐丈夫。我是自高无许可,今朝为子一长吁。
望里春风接翠微,无情风自送潮归。钱塘江上怅斜晖。我似江潮来又去,君如鸥鹭逐波还。人生知己总相怀。
人有岁寒心,乃有岁寒节。何能貌不枯,虚心听霜雪。
东望山阴何处是?往来一万三千里。写得家书空满纸!流清泪,书回已是明年事。寄语红桥桥下水,扁舟何日寻兄弟?行遍天涯真老亦!愁无寐,鬓丝几缕茶烟里。
吴儿生长狎涛渊,冒利轻生不自怜。东海若知明主意,应教斥卤变桑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