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用诸公本韵各和一篇共三首》

继踵螭阶入右垣,曾参何敢望渊骞。
复门重庆登庸命,枢合仍陪话旧筵。
贵贱交情都不改。
始终风节固难迁。
公卿平日推高誉,朝论今谁过邓先。

作者介绍

苏颂(一○二○~一一○一),字子容,本泉州同安(今属福建)人,以父绅葬润州丹阳(今属江苏)而徙居,遂占籍丹阳。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清王捷南《福建通志稿·苏颂传》)。皇祐五年(一○五三),召试馆阁校勘,同知太常礼院。嘉祐四年(一○五九),迁集贤校理,充编定馆阁书籍官。六年,出知颍州。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三司度支判官。四年,出爲淮南转运使。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擢知制诰。二年,因奏事不当免。四年,出知婺州,移亳州。七年,授秘书监、知银臺司,未几,出知应天府、杭州。元丰元年(一○七八),权知开封府,坐治狱事贬知濠州,改沧州。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诏判吏部,寻充实录馆修撰兼侍读。四年,迁翰林学士承旨。五年,除右光禄大夫、守尚书左丞。七年,拜左光禄大夫、守尚书右僕射兼中书侍郎。八年,罢爲观文殿大学士、集禧观使。復知扬州。绍圣四年(一○九七),以太子少师致仕。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卒,年八十二。有《苏魏公文集》七十二卷(其中诗十四卷),由其子于宋高宗绍兴九年(一一三九)编成,流传至今。事见本集卷五《感事述怀诗》自注、《名臣碑传琬琰集》中集卷三○宋曾肇撰《苏丞相颂墓志铭》。《宋史》卷三四○有传。 苏颂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苏魏公文集》爲底本,校以丁丙八千卷楼本(简称丁本,藏南京图书馆)、清道光间孙苏廷玉刻本(简称道光本)、北京图书馆藏清钞本(简称钞本)等。丁本较底本多四首诗,依原次编入集中。底本卷二八中的乐章、春帖子、口号及新辑集外诗一首,编爲第十五卷。

作品评述

《用诸公本韵各和一篇共三首》是苏颂在宋代写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绘了作者继承前辈的遗志,为国家作出贡献的决心和坚定的品德。

诗词中的"继踵螭阶入右垣"意指作者继承前辈的遗志,融入官场的权力之中。"曾参何敢望渊骞"表达了作者对自己的谦逊态度,不敢与古代伟人相提并论。"复门重庆登庸命"指作者再次回到朝廷中,接受皇帝的任命,进一步表明了他为国家作出贡献的决心。"枢合仍陪话旧筵"表达了作者与朝廷官员的交往,一同议论国家大事的情景。

诗词中提到"贵贱交情都不改",表明作者对待人无论贵贱都保持着一样的交情,不因地位的高低而改变态度。"始终风节固难迁"强调作者坚守自己的风节和原则,不轻易妥协。最后两句"公卿平日推高誉,朝论今谁过邓先"是作者对同僚们的赞赏,同时也表达了对现在谁能超越邓文迪(邓先)这位杰出前辈的期待。

这首诗词展现了苏颂的为国家作出贡献的决心和对于品德的坚守。他以谦逊的态度接受皇帝的任命,同时保持着对朝廷官员的真诚交往。不论地位的高低,他都对待人以同样的态度,始终坚守自己的风节和原则。他对同僚们的赞赏和对超越前辈的期待,体现了他对国家的关切和对时代进步的期望。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作者的思想和情感,同时展现了他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通过对苏颂的赞美和期望,诗词传递出一种崇高的情感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 《次韵杨信仲见贻郊居二首》

    平生不喜入州闾,林下江边谩卜居。解榻延宾同笑语,杜门教子读诗书。最怜舍后蔬盈圃,只欠庭前水绕除。官路崄巇端可畏,茅茨固就早悬车。

  • 《咏史诗·长安》

    关东新破项王归,赤帜悠扬日月旗。从此汉家无敌国,争教彭越受诛夷。

  • 《念奴娇》

    D046冰铸雪,赋神情天壤,无伦香泽。月女霜娥,直是有如许,清明姿色。细玉钗梁,温琼环佩,语好新音发。相逢一笑,桂宫连夜寒彻。应是第一瑶台,水晶宫殿里,飞升仙列。小谪尘寰缘契合,同饮银浆凝结。醉里归来,魂清骨醒,乍向层城别。晓风吹袂,冷香犹带残月。

  • 《和司门殷员外早秋省中书直夜,寄荆南卫象端公》

    共嗟王粲滞荆州,才子为郎忆旧游。凉夜偏宜粉署直,清言远待玉人酬。风生北渚烟波阔,露下南宫星汉秋。早晚得为同舍侣,知君两地结离忧。

  • 《花源逢顾何二使君作》

    仙源深几曲,夹岸桃花开。忽漫逢刘阮,殷勤劝酒杯。

  • 《自省》

    理容本求妍,造次遽成丑。兢兢早夜思,犹或失于偶。放而不知察,美种杂稂莠。吾居日三省,参也吾所友。

版权所有©成语大全网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