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不毛何所负,不妨老子解痴顽。
九峰自积十年雪,八国犹遗六诏蛮。
楸带绿垂蚯蚓直,苔衣翠滴鹧鸪斑。
山前人事如麻麦,却忆孤城日日閒。
李新(一○六二~?),字元应,号跨鳌先生,仙井(今四川仁寿)人。神宗元丰七年(一○八四)入太学,时年二十三。哲宗元祐五年(一○九○)进士,官南郑县丞。元符三年(一一○○),在南郑应诏上万言书,夺官贬遂州。徽宗崇宁元年(一一○二),入党籍。大观元年(一一○七)遇赦,摄梓州司法参军。宣和五年(一一二三),爲茂州通判。高宗绍兴八年(一一三八),应其子时雨请,追赠一官(《宋会要辑稿》仪制一一之一二)。有《跨鳌集》五十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三十卷(其中诗十一卷)。以上事蹟均依据本集中有关诗文。 李新诗,原集十一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跨鳌集》爲底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又出差还茂州》是宋代李新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深入不毛何所负,
不妨老子解痴顽。
九峰自积十年雪,
八国犹遗六诏蛮。
楸带绿垂蚯蚓直,
苔衣翠滴鹧鸪斑。
山前人事如麻麦,
却忆孤城日日閒。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深入艰苦环境时的心境和思考。诗人自问,深入贫瘠之地,所带来的是什么负担和责任?他认为,不妨效法老子的智慧来解决迷惑和顽固的问题。九座山峰积雪已有十年之久,八个国家的遗留文化依然存在,六个诏蛮部族仍然存在。楸树的带子绿色垂挂,蚯蚓直立,苔衣上滴着翠绿的雨滴,鹧鸪的羽毛上有斑点。山前的人事繁忙如同麻麦,而诗人却回忆起孤城里日复一日的闲适生活。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文环境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和人生意义的思考。诗人深入不毛之地,面对艰难和困境,他意识到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以一种淡然超脱的心态去面对,效法老子的智慧。雪山和遗留的文化象征着历史的积淀和岁月的沉淀,而楸树和鹧鸪则展示了自然界的生机和美丽。与此同时,诗人对于繁忙的现实生活产生了一种怀旧之情,回忆起孤城的宁静和安逸。这首诗词通过自然景物和对人事的描写,以及对思考和回忆的表达,呈现出一种在艰难环境中寻找内心宁静和智慧的追求。
溪头石佛泗洲身,半染鑪烟半路尘。儿女一盘清净供,苏溪茶点建溪春。
隔日春先立,崇朝岁始除。去来身不定,好恶梦皆□。□□千山外,舟车一月余。岂真休客担,犹□□家书。
潮来沙碛平,月落海门曙。汀蒲转风叶,堤柳摇烟絮。江头春可怜,天涯人独去。有歌送君行,无酒留君住。雪浪没沙鸥,云帆出江树。回首读书堆,青山不知处。
长干白下相逢少。
江城物候伤心地,远寺经过禁火辰。芳草垄边回首客,野花丛里断肠人。紫荆繁艳空门昼,红药深开古殿春。叹息光阴催白发,莫悲风月独沾巾。
年半为郎妇,郎去戍采石。又云戍濠梁,不得真消息。半年无信归,独自宋罗帏。西风吹妾寒,倩谁寄郎衣。姑老子在腹,忆郎损心目。愿郎征战早有功,生子有荫姑有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