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亩蓬蒿古县阴,晓窗清快夜堂深。
也知卜筑非真宅,聊欲跏趺看此心。
闻道携壶问奇字,更因登木助微音。
相娱北户江千顷,直下都无地可临。
此生真欲老墙阴,却扫都忘岁月深。
拔薤已观贤守政,折蔬聊慰故人心。
风流贺监常吴语,憔悴钟仪独楚音。
治状两邦俱第一,颍川归去肯重临。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又次韵二守同访新居二首》是苏轼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数亩蓬蒿古县阴,
晓窗清快夜堂深。
也知卜筑非真宅,
聊欲跏趺看此心。
闻道携壶问奇字,
更因登木助微音。
相娱北户江千顷,
直下都无地可临。
此生真欲老墙阴,
却扫都忘岁月深。
拔薤已观贤守政,
折蔬聊慰故人心。
风流贺监常吴语,
憔悴钟仪独楚音。
治状两邦俱第一,
颍川归去肯重临。
译文:
数亩茅草覆盖的古县城阴,
早晨的窗户清爽,夜晚的大堂幽深。
我也知道选址并非真正的宅邸,
只是想坐下来,静静地思考这颗心。
听说你带着壶问字的奇异之处,
又因为攀登树木而辅助微弱的音律。
在北户边相聚,眼前是千顷江水,
直视下去,却没有地方可以倚靠。
这一生真的希望老去在这座墙的阴影下,
但我却扫除了记忆深处的岁月。
采拔薤草已经见证了贤明的守政之才,
摘折蔬菜只是为了慰藉旧友的心情。
风流的贺监经常使用吴语,
疲惫的钟仪却只有楚音。
治理两个国家都取得了第一,
但我是否愿意回到颍川重返从前?
诗意和赏析:
《又次韵二守同访新居二首》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绘了作者再次访问友人新居的情景,表达了对友情、岁月和人生的思考。
诗的前半部分描绘了友人的新居,以及作者对其选址的疑虑。数亩茅草和古县城的阴影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古朴的氛围,窗户清爽,大堂幽深,给人以宁静与安逸之感。作者对友人的新居持保留态度,认为选址并非理想之地,但他仍然希望在这里坐下来,静心思考。
诗的后半部分表达了作者对友情和岁月的思考。作者听说友人带着壶寻访奇异之字,登上树木辅助微弱的音律,表达了友人的求知欲和对音乐的热爱。北户边相聚,江水千顷,但眼前却没有可以倚靠的地方,这一句意味深远,或许是在表达友情的珍贵和脆弱。
接下来,作者表达了对岁月流转的感慨。他希望能够老去在这墙的阴影下,但同时又希望扫除记忆中的岁月,以此体现对逝去时光的珍重和对现实的超越。拔薤已观贤守政、折蔬聊慰故人心,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赞赏和慰问之情。
最后几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赞美和对自身的思考。贺监是指友人担任监察官的职位,风流指他使用吴语,而钟仪则是形容友人的容貌憔悴,楚音则指他的口音。治理两邦俱第一,颍川归去肯重临,表达了友人在政治和地位上的卓越,但作者是否愿意回到颍川重返从前则值得思考。
整首诗词以细腻的描写和内敛的情感展示了苏轼对友情、岁月和人生的思考。通过对友人新居的描绘和对友情的赞美,诗中透露出对人生意义和价值的思考,以及对现实和理想之间的矛盾和抉择的思索。同时,诗中运用了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的对比,以及对音乐的引用,增添了诗意的深度和层次感。
破衲卷秋云,入山深更深。近闻营梵刹,应不累禅心。寒瀑泻苍壁,晚花生古林。遥思明月夜,谁听颖师琴。
潇湘多别离,风起芙蓉洲。江上人已远,夕阳满中流。鸳鸯东南飞,飞上青山头。
世乱君巡狩,清贤又告亡。星辰皆有角,日月略无光。金柱连天折,瑶阶被贼荒。令人转惆怅,无路问苍苍。宗社运微衰,山摧甘井枯。不知千载后,更有此人无。政入龚黄甲,诗轻沈宋徒。受恩酬未得,不觉只长吁。傥在扶天步,重兴古国风。还如齐晏子,再见狄梁公。棠树梅溪北,佳城
悄悄禁门闭,夜深无月明。西窗独暗坐,满耳新蛩声。
氐丑矜凶甚,临流列万幢。由来不自项,何荷欲浮江。
芙蓉开遍锦云低,夜饮渔庄月满池。按得新词倚红袖,桃花便面写乌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