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瓈盆外起千鬟,路入空蒙紫翠间。
心远最便天宇迥,眼明偏见野云闲。
寒泉宰木留千载,清磬疎钟度两山。
我亦湘城三径在,湖边归去洗尘颜。
张栻(一一三三~一一八○),字敬夫(《诚斋集》卷九八《张钦夫画像贊》作钦夫),号南轩(同上书卷七三《怡斋记》作乐斋),祖籍绵竹(今属四川),寓居长沙(今属湖南)。浚子。从胡宏学,与朱熹、吕祖谦爲友。以荫入仕。高宗绍兴三十二年(一一六二),浚爲江淮东西路宣抚使,辟爲书写机宜文字(《宋会要辑稿》选举三四之一二)。孝宗隆兴二年(一一六四),汤思退用事,主和议,随父罢。干道初,主讲岳麓书院。五年(一一六七),起知抚州,改严州。六年,召爲吏部员外郎兼权起居郎侍立官,寻兼侍讲,迁左司员外郎。明年,出知袁州,以事退职家居累年。淳熙元年(一一七四)起知静江府,广南西路安抚经略使。五年,除荆湖北路转运副使,改知江陵府、荆湖北路安抚使。七年卒,年四十八。有《论语解》、《孟子详说》、《南轩先生文集》等。事见《晦庵集》卷八九《右文殿修撰张公神道碑》、《诚斋集》卷一一六《张左司传》,《宋史》卷四二九有传。 张栻诗,以明嘉靖元年刘氏慎思斋刻《南轩先生文集》(四十四卷,其中诗七卷)爲底本。校以明嘉靖缪辅之刻本(简称缪刻本)、清康熙锡山华氏刻本(简称康熙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八卷。
《游道场山次沈国录韵》是宋代张栻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绘了作者游玩在道场山的情景,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心灵净化的追求。
诗中的中文译文如下:
玻瓈盆外起千鬟,
路入空蒙紫翠间。
心远最便天宇迥,
眼明偏见野云闲。
寒泉宰木留千载,
清磬疎钟度两山。
我亦湘城三径在,
湖边归去洗尘颜。
这首诗词充满了意境和想象力,给人以丰富的视觉和感官体验。下面是对其中的诗意和赏析的分析:
诗词以"玻瓈盆外起千鬟,路入空蒙紫翠间"开篇,通过描绘盆景中盛开的花鬟和蒙蒙紫翠的景色,展现了山中的迷人景致。这里的盆景象征着一种精致、优美的艺术,而紫翠的山色则给人以神秘、宁静的感觉。
接下来的两句"心远最便天宇迥,眼明偏见野云闲"描绘了作者心境的开阔和眼界的独特。作者的心思超越尘世繁华,追求宇宙间的辽阔和博大,而眼光却更愿意聚焦于田园间的闲适自然。
"寒泉宰木留千载,清磬疏钟度两山"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和文化的敬重。寒泉、宰木、清磬和疏钟都是道场山的特色景点,它们承载着千百年的历史与文化底蕴。通过这种描写,作者表达了对古老传统的珍视和对历史文化的传承的思考。
最后两句"我亦湘城三径在,湖边归去洗尘颜"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和返乡的渴望。湘城是指宋代的长沙,"三径"指的是湘江、岳阳楼和洞庭湖,它们都是长沙的著名景点。作者希望能够回到家乡湖边,净化心灵,洗去尘世的烦忧和纷扰。
整首诗词以自然景色为背景,通过描绘山水和寺庙的景致,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和心灵净化的向往。同时,通过对历史和传统文化的回忆和思考,诗词展现了作者对家乡的深情厚意。这首诗词以优美的语言和想象力丰富的意象,给人以追求内心宁静和平和的启示。
东君试手,向南枝着意,争先时节。纵有丹青谁便忍,轻点肌肤冰雪。色借琼瑰,香分兰麝,元自标孤洁。冲寒独秀,误他多少蜂蝶。缟练不染淄尘,算来□合是,广寒宫阙。未问阳和先占取,前村一溪风月。留取清芬,主张真态,驿使休轻折。梢头青子,异时风味甚别。
不居上界列仙班。梅隐寄幽闲。玉堂云晓,玉珍雨夜,总是真欢。如兄才誉居人上,鹏路正看看。只祈兄弟,长随母健,不爱高官。
事来思烂熟,罪去得深循。天壤嗟微义,风霜本至仁。十年江社梦,一道雪梅春。回首无他嘱,当言莫爱身。
平生羊荆州,追送不作远。岂不畏简书,放麑诚不忍。一代不数人,百年能几见。昔如马口衔,今为禁门键。一雨五月凉,中宵大江满。风帆目力短,江空岁年晚。
四面红蕖镜绿波,晚凉柰此野情何。凭城更觉看山稳,入户还欣得月多。
芳林曲径锦玲珑。腻白借微红。元是海棠标格,司花点化东风。端相浑似,玉真未醉,春思先慵。留取浅颦低笑,夜深翠幄轻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