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危亭望石城,楚君曾向此间兴。
城池芜没人何在,只有空山几个僧。
吴芾(一一○四~一一八三)(生年据集中诗我生甲申岁),字明可,号湖山居士,台州仙居(今属浙江)人。高宗绍兴二年(一一一三)进士,歷删定官,秘书正字。以不附秦桧,罢。后通判处、婺、越三州,知处州。三十一年,召爲监察御史,迁殿中侍御史、户部侍郎,出知婺州。孝宗即位,知绍兴府,未几,召权刑部侍郎,迁给事中,以敷文阁直学士知临安府。以事提举太平兴国宫。干道三年(一一六七)起知太平州。五年,改知隆兴府。六年,以年老奉祠。淳熙元年(一一七四),以龙图阁学士致仕。十年卒,年八十。有《湖山集》二十五卷,长短句三卷,别集一卷,奏议八卷(本集附宋周必大序),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湖山集》十卷。《嘉定赤城志》卷三三、《宋史》卷三八七有传。 吴芾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湖山集》爲底本。参校民国李之鼎宜秋馆刊本(简称宜秋本)、《仙居丛书》排印本(简称仙居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又登碧云亭感怀三十首》是宋代吴芾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晚上危亭望石城,
在夜晚,我登上危亭俯瞰石城,
楚君曾向此间兴。
这座石城曾经是楚国君主的兴盛之地。
城池芜没人何在,
然而,城池已经被荒芜吞没,不再有人存在,
只有空山几个僧。
唯有寂静的山峦中,只有几位僧侣仍然存在。
诗意:
这首诗以作者夜晚登上危亭,俯瞰石城为背景,表达了对过去辉煌的城池和历史的怀念之情。楚君曾经在这座城池中繁荣昌盛,但如今城池已经荒废,只剩下几个僧侣。通过对城池的变迁和人事的消逝,诗人唤起了对兴盛和衰败的深思。
赏析:
这首诗通过景物的描绘,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夜晚的荒凉景象。危亭高处,石城依稀可见,暗示了历史的遥远和不可触及。楚君的兴盛,曾经在这里展现过,但如今已成过去。城池荒芜,只有几个僧侣苦修于空山之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对比凸显了岁月更迭、兴衰荣辱的主题,引发读者对历史沧桑和人事变迁的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简洁而凄凉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兴衰和人事变迁的感慨之情。通过描绘荒凉的夜景和废墟中的僧侣,诗人唤起了读者对兴盛与荒芜、光辉与消逝的深刻思考。同时,诗中的空山和僧侣也给人以宁静和超脱的感觉,抚慰了人们对时光流转的忧愁。
客路不知时节移,忽逢柳色已依依。无悰却数离家日,腊尽春回方始归。
筼翁非时流,温然古君子。我虽异教人,臭味略相似。四月不见翁,相望隔烟水。石坛忽来前,言翁乖摄理。真体本无病,请说病原委。乃知为苍生,常欲致平治。神明所扶持,厥疾自衰已。秋日定拿舟,贺翁勿药喜。既为苍生病,须为苍生起。比寿於广成,与宋相终始。
生来性癖耽佳句,吟得诗成似有神。险语岂惟惊鬼胆,直须字字要惊人。
多难从来气不舒,老而多病背挛如。足疡所赖非心害,目眚犹欣见旧书。白昼欲眠神思倦,青春閒度物情疏。生涯淡薄随时过,他是他非莫问渠。
百丈牵江色,孤舟泛日斜。兴来犹杖屦,目断更云沙。山鬼迷春竹,湘娥倚暮花。湖南清绝地,万古一长嗟。
归路苦无多,正值早秋时节。应是画帘灵鹊,把归期先说。就中风送马蹄轻,人意渐欢悦。此夜醉眠无梦,任西楼斜月。